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重症护理-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临床教学 2022-06-01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2年,目前下设为8个ICU护理单元,开放ICU床位228张,年收治病人1万余人。开展ECMO、IABP、血管内降温、CRRT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技术。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点专科,是西部地区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2019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四名,2019中国医院科技量值重症医学全国第二名。特别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率先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重症护理下设重症心脏、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营养、重症伤口、重症康复等亚专业,共有ICU护士600余人。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成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高级护理专科实践》等课程教学,年培训进修学员110余名,规培学员200余名,实习护生12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护理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2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01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8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学员满意度达95%,学员们赠予锦旗以表感谢。

培训目标

(1)理解ICU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实践危重症护理临床技能

(3)为ICU患者执行简单身体评估

(4)分析常用临床资料(如心电图、血气分析和其他血液检验)

(5)掌握ICU检测仪器的操作技能

(6)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

培训安排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取医护技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沉浸式体验、巴林特小组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也使教学小组可以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

(2)个案指导

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个案护理和个案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给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其中一名学员获得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一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考核评价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02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最新推送
护理毕业后教育
重症护理-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临床教学

发布时间

:

2022-06-01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2年,目前下设为8个ICU护理单元,开放ICU床位228张,年收治病人1万余人。开展ECMO、IABP、血管内降温、CRRT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技术。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点专科,是西部地区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2019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四名,2019中国医院科技量值重症医学全国第二名。特别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率先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重症护理下设重症心脏、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营养、重症伤口、重症康复等亚专业,共有ICU护士600余人。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成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高级护理专科实践》等课程教学,年培训进修学员110余名,规培学员200余名,实习护生12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护理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2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01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8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学员满意度达95%,学员们赠予锦旗以表感谢。

培训目标

(1)理解ICU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实践危重症护理临床技能

(3)为ICU患者执行简单身体评估

(4)分析常用临床资料(如心电图、血气分析和其他血液检验)

(5)掌握ICU检测仪器的操作技能

(6)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

培训安排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取医护技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沉浸式体验、巴林特小组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也使教学小组可以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

(2)个案指导

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个案护理和个案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给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其中一名学员获得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一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考核评价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02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护理毕业后教育
重症护理-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临床教学

发布时间

:

2022-06-01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2年,目前下设为8个ICU护理单元,开放ICU床位228张,年收治病人1万余人。开展ECMO、IABP、血管内降温、CRRT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技术。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点专科,是西部地区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2019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四名,2019中国医院科技量值重症医学全国第二名。特别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率先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重症护理下设重症心脏、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营养、重症伤口、重症康复等亚专业,共有ICU护士600余人。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成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高级护理专科实践》等课程教学,年培训进修学员110余名,规培学员200余名,实习护生12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护理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2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01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8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学员满意度达95%,学员们赠予锦旗以表感谢。

培训目标

(1)理解ICU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实践危重症护理临床技能

(3)为ICU患者执行简单身体评估

(4)分析常用临床资料(如心电图、血气分析和其他血液检验)

(5)掌握ICU检测仪器的操作技能

(6)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

培训安排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取医护技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沉浸式体验、巴林特小组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也使教学小组可以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

(2)个案指导

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个案护理和个案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给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其中一名学员获得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一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考核评价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02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