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前身是创建于1892年的存仁医院,是中国眼耳鼻喉科的发源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目前中国西部实力最强的科研和临床治疗中心,国家级重点专科,共有医护技人员120人,医生44人,分耳科、鼻科、咽喉、嗓音、鼾症、头颈6个亚专业、16个医疗组,另设有听力中心和过敏疾病诊治中心。住院部正式编制床位84张、日间手术中心床位10张,专科诊断室16间,检查治疗室5个。年门诊量近26万多人次,住院患者6000多例,手术5500多台次,平均住院日3.88天,平均床位周转次数67.55次/年。
科室共有护士4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学历护士占70%;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9名,有高校教师资格证5人,15人获得各类专科证书。近3年来护理团队获得省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5篇,参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部,主编专著1部;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编写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护理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耳鼻喉科同仁来院进修及参观学习。
科室收治病种繁多,疑难重症病人比例高,手术难度系数大,护理经验丰富;除常规护理外开展多项专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如嗓音训练、无喉发声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肩颈功能训练、过敏原点刺检测,鼻腔通气功能检查,鼻腔粘膜激发试验,脱敏治疗等;2018年我科率先利用医院APP平台开展头颈肿瘤患者出院后慢病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患者出院后复查的依从性和术后生存质量,现该慢病管理模式已经向全院患者推广使用,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专科治疗护士培训》基地,已招收两届学员;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眼耳鼻喉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护理专委会主委单位,每年组织大型的西部及四川省护理学术交流会2-3次; 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学员10人,2021年10月接受学员6人。学员对实习基地的满意度为100%,2020年1名学员获得耳鼻喉专科护士理论考试第三名,2021年1名学员获得个案竞赛第二名。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4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色和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耳鼻喉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2020年学员满意度100%,并赠予锦旗以表感谢;2021年学员满意度99.8%
培训目标
(1)理解耳鼻喉科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职责。
(2)掌握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要点,优质护理在专科疾病中的应用。
(3)掌握耳鼻喉科护理临床操作技能,外科快速康复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4)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要点及疑难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要点。
(5)熟悉专科优势技术或亚专业,如: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创伤管理,耳鼻喉科内镜室管理等。
(6)了解耳鼻喉科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训练、心理健康管理的工作开展情况,病房护理质控工作内容,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等。
培训安排
在4周的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工作坊、床旁病例及特殊疾病查房、小组讨论、PBL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促进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及了解,及时根据学员反馈和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培训特色
为了使学员更好的掌握气道护理知识与技能,科室特设立气道护理工作坊,针对气道管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实操,提高学员气道管理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另外,为了使学员掌握临床新技术,拓宽执业范畴,基地安排学员进行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脱敏治疗等临床新技术培训。
考核评价
学员结业考核包括理论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临床实践考核包括:个案护理、小讲课、操作考核三个项目。基地针对学员考核内容,认真培训,协助指导,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使每个学员能够顺利通过考核。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发布时间
:2022-06-01
次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前身是创建于1892年的存仁医院,是中国眼耳鼻喉科的发源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目前中国西部实力最强的科研和临床治疗中心,国家级重点专科,共有医护技人员120人,医生44人,分耳科、鼻科、咽喉、嗓音、鼾症、头颈6个亚专业、16个医疗组,另设有听力中心和过敏疾病诊治中心。住院部正式编制床位84张、日间手术中心床位10张,专科诊断室16间,检查治疗室5个。年门诊量近26万多人次,住院患者6000多例,手术5500多台次,平均住院日3.88天,平均床位周转次数67.55次/年。
科室共有护士4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学历护士占70%;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9名,有高校教师资格证5人,15人获得各类专科证书。近3年来护理团队获得省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5篇,参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部,主编专著1部;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编写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护理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耳鼻喉科同仁来院进修及参观学习。
科室收治病种繁多,疑难重症病人比例高,手术难度系数大,护理经验丰富;除常规护理外开展多项专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如嗓音训练、无喉发声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肩颈功能训练、过敏原点刺检测,鼻腔通气功能检查,鼻腔粘膜激发试验,脱敏治疗等;2018年我科率先利用医院APP平台开展头颈肿瘤患者出院后慢病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患者出院后复查的依从性和术后生存质量,现该慢病管理模式已经向全院患者推广使用,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专科治疗护士培训》基地,已招收两届学员;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眼耳鼻喉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护理专委会主委单位,每年组织大型的西部及四川省护理学术交流会2-3次; 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学员10人,2021年10月接受学员6人。学员对实习基地的满意度为100%,2020年1名学员获得耳鼻喉专科护士理论考试第三名,2021年1名学员获得个案竞赛第二名。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4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色和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耳鼻喉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2020年学员满意度100%,并赠予锦旗以表感谢;2021年学员满意度99.8%
培训目标
(1)理解耳鼻喉科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职责。
(2)掌握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要点,优质护理在专科疾病中的应用。
(3)掌握耳鼻喉科护理临床操作技能,外科快速康复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4)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要点及疑难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要点。
(5)熟悉专科优势技术或亚专业,如: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创伤管理,耳鼻喉科内镜室管理等。
(6)了解耳鼻喉科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训练、心理健康管理的工作开展情况,病房护理质控工作内容,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等。
培训安排
在4周的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工作坊、床旁病例及特殊疾病查房、小组讨论、PBL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促进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及了解,及时根据学员反馈和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培训特色
为了使学员更好的掌握气道护理知识与技能,科室特设立气道护理工作坊,针对气道管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实操,提高学员气道管理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另外,为了使学员掌握临床新技术,拓宽执业范畴,基地安排学员进行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脱敏治疗等临床新技术培训。
考核评价
学员结业考核包括理论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临床实践考核包括:个案护理、小讲课、操作考核三个项目。基地针对学员考核内容,认真培训,协助指导,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使每个学员能够顺利通过考核。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发布时间
:2022-06-01
次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前身是创建于1892年的存仁医院,是中国眼耳鼻喉科的发源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目前中国西部实力最强的科研和临床治疗中心,国家级重点专科,共有医护技人员120人,医生44人,分耳科、鼻科、咽喉、嗓音、鼾症、头颈6个亚专业、16个医疗组,另设有听力中心和过敏疾病诊治中心。住院部正式编制床位84张、日间手术中心床位10张,专科诊断室16间,检查治疗室5个。年门诊量近26万多人次,住院患者6000多例,手术5500多台次,平均住院日3.88天,平均床位周转次数67.55次/年。
科室共有护士4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学历护士占70%;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9名,有高校教师资格证5人,15人获得各类专科证书。近3年来护理团队获得省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5篇,参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部,主编专著1部;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编写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护理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耳鼻喉科同仁来院进修及参观学习。
科室收治病种繁多,疑难重症病人比例高,手术难度系数大,护理经验丰富;除常规护理外开展多项专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如嗓音训练、无喉发声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肩颈功能训练、过敏原点刺检测,鼻腔通气功能检查,鼻腔粘膜激发试验,脱敏治疗等;2018年我科率先利用医院APP平台开展头颈肿瘤患者出院后慢病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患者出院后复查的依从性和术后生存质量,现该慢病管理模式已经向全院患者推广使用,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专科治疗护士培训》基地,已招收两届学员;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眼耳鼻喉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护理专委会主委单位,每年组织大型的西部及四川省护理学术交流会2-3次; 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学员10人,2021年10月接受学员6人。学员对实习基地的满意度为100%,2020年1名学员获得耳鼻喉专科护士理论考试第三名,2021年1名学员获得个案竞赛第二名。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为4周。
为了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耳鼻喉科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中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色和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耳鼻喉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2020年学员满意度100%,并赠予锦旗以表感谢;2021年学员满意度99.8%
培训目标
(1)理解耳鼻喉科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职责。
(2)掌握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要点,优质护理在专科疾病中的应用。
(3)掌握耳鼻喉科护理临床操作技能,外科快速康复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4)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要点及疑难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要点。
(5)熟悉专科优势技术或亚专业,如: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创伤管理,耳鼻喉科内镜室管理等。
(6)了解耳鼻喉科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训练、心理健康管理的工作开展情况,病房护理质控工作内容,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等。
培训安排
在4周的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工作坊、床旁病例及特殊疾病查房、小组讨论、PBL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促进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及了解,及时根据学员反馈和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培训特色
为了使学员更好的掌握气道护理知识与技能,科室特设立气道护理工作坊,针对气道管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实操,提高学员气道管理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另外,为了使学员掌握临床新技术,拓宽执业范畴,基地安排学员进行嗓音训练、无喉发音、脱敏治疗等临床新技术培训。
考核评价
学员结业考核包括理论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临床实践考核包括:个案护理、小讲课、操作考核三个项目。基地针对学员考核内容,认真培训,协助指导,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使每个学员能够顺利通过考核。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