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急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急诊始于上世纪50年代,现由院本部和上锦两个院区的急诊科组成,使用面积共8000多平方米,核定床位149张,专科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护士200余人。本部现有预检分诊区(包括发热门诊)、抢救区、EICU、观察区4个护理单元,包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上消化道出血快速诊治通道等功能,年平均收治患者25万余人,危重患者6万余人次。华西急诊还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与处置,如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SARS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
华西急诊以党建促科室中心工作开展,以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为学科发展方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急诊医学学科第一名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二名。现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备灾教育》等本科课程教学以及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硕士项目《灾害医疗与公共卫生应对》课程,年培训进修学员40余名,规培学员120余名,实习护生17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3项,发表护理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1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2019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积极申报并获批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并已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学员。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与安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时间为4周。
为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急诊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使临床实践活动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培训目标
1、识记
(1) 急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应对流程的实施方案
(2)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技术和护理技术
(3)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
(4)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及流程管理实施方案
2、理解
(1) 理解急诊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急诊护理核心制度内涵与标准
(3)急诊安全实践的内涵与标准
(4)常用临床资料(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危急值检查结果)
3、应用
(1)急诊预检分级和病情评估技能
(2)急危重症救治技能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配合(例如:气管插管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术、亚低温治疗技术、复温技术的配合、起搏技术、血流动力监测、CRRT、骨髓腔穿刺、紧急经皮气切技术、各种氧疗工具的应用等)
(3)熟练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的实施(例如:心肺复苏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
(4)感控管理及职业防护技术的临床应用
(5)急危重病人抢救程序和护理措施(重点:创伤的评估与处理、急性心肌梗塞PCI流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各种中毒救治流程、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等)
(6)掌握CPR技术、除颤技术、洗胃技术、包扎技术、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技术等
培训安排
在中华护理学会整体临床实践安排基础上,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小讲课、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小讲课、个案护理及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至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其中一名学员荣获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二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对CPR、电动洗胃技术、电击除颤技术、呼吸机吸痰技术、辅助通气技术、包扎技术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操作示范
操作考试
培训特色
1、团队“破冰”训练
开班时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特的“破冰”训练活动,消除学员紧张焦虑情绪,增强班级凝聚力。
2、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用医护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坊、学组每日晨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3、实时反馈机制
关心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生活状态,结合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使教学小组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讲授式培训
桌面推演
情景剧-小组活动
情景模拟
工作坊
学员参与临床工作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发布时间
:2022-06-01
次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急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急诊始于上世纪50年代,现由院本部和上锦两个院区的急诊科组成,使用面积共8000多平方米,核定床位149张,专科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护士200余人。本部现有预检分诊区(包括发热门诊)、抢救区、EICU、观察区4个护理单元,包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上消化道出血快速诊治通道等功能,年平均收治患者25万余人,危重患者6万余人次。华西急诊还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与处置,如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SARS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
华西急诊以党建促科室中心工作开展,以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为学科发展方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急诊医学学科第一名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二名。现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备灾教育》等本科课程教学以及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硕士项目《灾害医疗与公共卫生应对》课程,年培训进修学员40余名,规培学员120余名,实习护生17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3项,发表护理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1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2019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积极申报并获批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并已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学员。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与安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时间为4周。
为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急诊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使临床实践活动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培训目标
1、识记
(1) 急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应对流程的实施方案
(2)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技术和护理技术
(3)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
(4)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及流程管理实施方案
2、理解
(1) 理解急诊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急诊护理核心制度内涵与标准
(3)急诊安全实践的内涵与标准
(4)常用临床资料(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危急值检查结果)
3、应用
(1)急诊预检分级和病情评估技能
(2)急危重症救治技能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配合(例如:气管插管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术、亚低温治疗技术、复温技术的配合、起搏技术、血流动力监测、CRRT、骨髓腔穿刺、紧急经皮气切技术、各种氧疗工具的应用等)
(3)熟练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的实施(例如:心肺复苏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
(4)感控管理及职业防护技术的临床应用
(5)急危重病人抢救程序和护理措施(重点:创伤的评估与处理、急性心肌梗塞PCI流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各种中毒救治流程、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等)
(6)掌握CPR技术、除颤技术、洗胃技术、包扎技术、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技术等
培训安排
在中华护理学会整体临床实践安排基础上,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小讲课、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小讲课、个案护理及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至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其中一名学员荣获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二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对CPR、电动洗胃技术、电击除颤技术、呼吸机吸痰技术、辅助通气技术、包扎技术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操作示范
操作考试
培训特色
1、团队“破冰”训练
开班时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特的“破冰”训练活动,消除学员紧张焦虑情绪,增强班级凝聚力。
2、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用医护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坊、学组每日晨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3、实时反馈机制
关心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生活状态,结合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使教学小组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讲授式培训
桌面推演
情景剧-小组活动
情景模拟
工作坊
学员参与临床工作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
发布时间
:2022-06-01
次
中华护理学会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急救教学基地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急诊始于上世纪50年代,现由院本部和上锦两个院区的急诊科组成,使用面积共8000多平方米,核定床位149张,专科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护士200余人。本部现有预检分诊区(包括发热门诊)、抢救区、EICU、观察区4个护理单元,包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上消化道出血快速诊治通道等功能,年平均收治患者25万余人,危重患者6万余人次。华西急诊还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与处置,如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SARS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
华西急诊以党建促科室中心工作开展,以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为学科发展方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急诊医学学科第一名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二名。现承担四川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备灾教育》等本科课程教学以及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硕士项目《灾害医疗与公共卫生应对》课程,年培训进修学员40余名,规培学员120余名,实习护生170余名。近3年获批省部厅级课题3项,发表护理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1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2019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积极申报并获批全国首批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京外临床实践基地,并已于2020年9月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学员。
—— 临床实践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整体计划与安排,学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进入临床实践,京外实习基地培训实践时间为4周。
为保证顺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手册的培训大纲,并结合华西医院急诊科的特色和多年专科护士教学经验,基地制定出了具有华西特色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培训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涵盖了业务、管理、新技术等多方面。责任落实到人,教学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严谨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内容,使临床实践活动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培训目标
1、识记
(1) 急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应对流程的实施方案
(2)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技术和护理技术
(3)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
(4)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及流程管理实施方案
2、理解
(1) 理解急诊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2)急诊护理核心制度内涵与标准
(3)急诊安全实践的内涵与标准
(4)常用临床资料(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危急值检查结果)
3、应用
(1)急诊预检分级和病情评估技能
(2)急危重症救治技能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配合(例如:气管插管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术、亚低温治疗技术、复温技术的配合、起搏技术、血流动力监测、CRRT、骨髓腔穿刺、紧急经皮气切技术、各种氧疗工具的应用等)
(3)熟练各种生命类急救设备的应用技术的实施(例如:心肺复苏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
(4)感控管理及职业防护技术的临床应用
(5)急危重病人抢救程序和护理措施(重点:创伤的评估与处理、急性心肌梗塞PCI流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各种中毒救治流程、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等)
(6)掌握CPR技术、除颤技术、洗胃技术、包扎技术、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技术等
培训安排
在中华护理学会整体临床实践安排基础上,结合大纲对学员完成小讲课、护理个案的要求,学员进入临床实践初期,通过安排学员跟医疗组查房,以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护理经过,为后期开展小讲课、个案护理及书写打下基础。利用华西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帮助学员完成个案书写中的资料查阅和数据库检索。组织学员完成个案汇报并推荐至中华护理学会进行终选,其中一名学员荣获中华护理学会个案汇报二等奖,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分享。
在操作培训上,严格把关,以示范-练习-预考-考试的流程对CPR、电动洗胃技术、电击除颤技术、呼吸机吸痰技术、辅助通气技术、包扎技术展开培训和指导,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操作示范
操作考试
培训特色
1、团队“破冰”训练
开班时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特的“破冰”训练活动,消除学员紧张焦虑情绪,增强班级凝聚力。
2、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采用医护一体查房、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坊、学组每日晨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3、实时反馈机制
关心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生活状态,结合每周一次的教学小结,使教学小组动态了解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员需求调整计划,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讲授式培训
桌面推演
情景剧-小组活动
情景模拟
工作坊
学员参与临床工作
—— 招生 ——
由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制定,详情请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官网。各批次招生、培养方案,以当批次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