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2年第12期-总第47期)|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2022-10-12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Developing trends of initial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7: 

A descriptive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level data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护士人数短缺且分布不均。大量证据表明,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和额外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结局。从国家层面的数据对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为政策制定和劳动力规划提供最新的证据。


2

研究目的

 描述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与护理队伍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初始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3

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国家级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3.2数据来源

从中国教育部获得2006-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初始护理教育课程数量,毕业生数量,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项目招生人数的年度数据。从《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据,包括全国护士总数、注册护士、每千人口护士的数量以及2006-2020年的医护比例。


3.3数据测量和分析

统计初始护理教育的数量和学历水平构成,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护理人员的数量通过全国护士总数,每年护士增长量,每千人口护士数量以及医护比进行描述。并将所得数据与护理教育数据相结合,识别全国护士供需关系。初始护理教育和护理人力的区域分布采用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每千人口的护士人数在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4

结果

4.1 2006-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项目数量,招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

2017年,中国有914个中专教育项目,430个大专教育项目和261个本科教育项目。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3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44万人,2009年(中专占比71.46%)至2017年(中专占比50.55%)人数始终保持在50万-54万人之间。2017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是2006年的2.8倍。


图1.2006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初级护理教育招生和毕业生人数

4.2 2006-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数量

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护士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护士人数达到471万人,是2006年的3倍多。每千人口中的护士人数从2006年的1.09人增加到2020年的3.34人。护医比在2013年达到1:1,此后继续上升。


表1.2006年至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人数

4.3 2010、2015、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护理人员分布

    在中国四大地区中,东部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38%,但人均初始护理教育招收人数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东部地区每千人口招收0.25~0.29人,中部地区0.40~0.50人,西部地区0.48~0.54人,东北地区0.33~0.35人。从2006-2017年,4个地区的初始护理教育的招生人数分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仍然分布不平衡。但4个地区的护士人力分布相对均衡,2017年东部地区每千人口2.88人,中部地区2.63人,西部地区2.69人,东北地区2.62人。


5

结论

(1)初始护理教育人数增长迅速: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士人数增长迅速,近年来教育部门每年招收和毕业护理学生约50万名,至2020年护士人数达471万人,护医比达1.15:1,从数量上看,初始护理教育培养可以满足目前护理人力需求,护医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扭转。


(2)初始护理教育学历层次结构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毕业人数中,中专和大专人数占比达90%以上,高层次护理人才占比不足。


(3)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群区域分布不均与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并存: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中、西部招生人数高于东部地区,但护士人力区域分布相对均衡。


阅读心得

本文梳理了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情况,为决策部门和护理教育者提供了该时期护理初始教育的基础数据,可为护理政策制定、医疗机构护士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护理教育投入。文章结果显示,我国初始护理教育涉及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每年毕业护生约50万余人,护士初始教育已成为护士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护理人力储备的重要保障,其质量直接影响护士队伍整体水平。其次,护理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和投入,护士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护士人数(471万)较2006年增加2倍多;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持续提升;医护比例扭转持续改善。护理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一定程度缓解我国护士短缺问题。但总体上,我国护理人力资源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千人护士和助产士人数不少于4人的基本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护士夜班等特殊班次的人力保障问题,仍面临挑战。因此,从政策层面,政府有必要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初始教育投入,保障初始教育数量和质量。从教学机构层面,护理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第二,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平台,多渠道提升护士素质和学历水平。本文结果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护理中专招生比率仍超过一半(50.55%),大专及以上初始教育招生比例总体不高。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呈现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趋势,需要护理提供新服务、新业务、新模式,拓展新内涵。这需要高质量的护理队伍做支撑。各医疗机构有必要从政策、资源、平台方面提供护理继续教育保障,创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场景,创新培训方式,持续改进护理继续教育,建设高质量护理服务队伍。 

第三,重视护士区域分布平衡问题。《健康中国2030》提出,需要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服务新形态,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这需要区域间均衡护士人力分布做支持。从本文结果看,虽然护士护理初始教育招生区域分布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趋势,但总体上各区域人力分布大致均衡,提示中西部地区护理毕业生向东部输出较多。从长远发展看,行政主管部门需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合理流动,降低护士毕业生由欠发达地区过度输出发达地区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




推荐人

李思敏,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康复医学中心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最新推送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2年第12期-总第47期)|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作者

:

李思敏

发布时间

:

2022-10-12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Developing trends of initial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7: 

A descriptive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level data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护士人数短缺且分布不均。大量证据表明,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和额外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结局。从国家层面的数据对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为政策制定和劳动力规划提供最新的证据。


2

研究目的

 描述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与护理队伍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初始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3

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国家级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3.2数据来源

从中国教育部获得2006-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初始护理教育课程数量,毕业生数量,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项目招生人数的年度数据。从《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据,包括全国护士总数、注册护士、每千人口护士的数量以及2006-2020年的医护比例。


3.3数据测量和分析

统计初始护理教育的数量和学历水平构成,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护理人员的数量通过全国护士总数,每年护士增长量,每千人口护士数量以及医护比进行描述。并将所得数据与护理教育数据相结合,识别全国护士供需关系。初始护理教育和护理人力的区域分布采用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每千人口的护士人数在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4

结果

4.1 2006-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项目数量,招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

2017年,中国有914个中专教育项目,430个大专教育项目和261个本科教育项目。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3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44万人,2009年(中专占比71.46%)至2017年(中专占比50.55%)人数始终保持在50万-54万人之间。2017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是2006年的2.8倍。


图1.2006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初级护理教育招生和毕业生人数

4.2 2006-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数量

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护士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护士人数达到471万人,是2006年的3倍多。每千人口中的护士人数从2006年的1.09人增加到2020年的3.34人。护医比在2013年达到1:1,此后继续上升。


表1.2006年至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人数

4.3 2010、2015、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护理人员分布

    在中国四大地区中,东部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38%,但人均初始护理教育招收人数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东部地区每千人口招收0.25~0.29人,中部地区0.40~0.50人,西部地区0.48~0.54人,东北地区0.33~0.35人。从2006-2017年,4个地区的初始护理教育的招生人数分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仍然分布不平衡。但4个地区的护士人力分布相对均衡,2017年东部地区每千人口2.88人,中部地区2.63人,西部地区2.69人,东北地区2.62人。


5

结论

(1)初始护理教育人数增长迅速: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士人数增长迅速,近年来教育部门每年招收和毕业护理学生约50万名,至2020年护士人数达471万人,护医比达1.15:1,从数量上看,初始护理教育培养可以满足目前护理人力需求,护医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扭转。


(2)初始护理教育学历层次结构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毕业人数中,中专和大专人数占比达90%以上,高层次护理人才占比不足。


(3)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群区域分布不均与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并存: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中、西部招生人数高于东部地区,但护士人力区域分布相对均衡。


阅读心得

本文梳理了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情况,为决策部门和护理教育者提供了该时期护理初始教育的基础数据,可为护理政策制定、医疗机构护士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护理教育投入。文章结果显示,我国初始护理教育涉及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每年毕业护生约50万余人,护士初始教育已成为护士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护理人力储备的重要保障,其质量直接影响护士队伍整体水平。其次,护理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和投入,护士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护士人数(471万)较2006年增加2倍多;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持续提升;医护比例扭转持续改善。护理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一定程度缓解我国护士短缺问题。但总体上,我国护理人力资源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千人护士和助产士人数不少于4人的基本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护士夜班等特殊班次的人力保障问题,仍面临挑战。因此,从政策层面,政府有必要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初始教育投入,保障初始教育数量和质量。从教学机构层面,护理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第二,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平台,多渠道提升护士素质和学历水平。本文结果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护理中专招生比率仍超过一半(50.55%),大专及以上初始教育招生比例总体不高。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呈现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趋势,需要护理提供新服务、新业务、新模式,拓展新内涵。这需要高质量的护理队伍做支撑。各医疗机构有必要从政策、资源、平台方面提供护理继续教育保障,创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场景,创新培训方式,持续改进护理继续教育,建设高质量护理服务队伍。 

第三,重视护士区域分布平衡问题。《健康中国2030》提出,需要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服务新形态,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这需要区域间均衡护士人力分布做支持。从本文结果看,虽然护士护理初始教育招生区域分布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趋势,但总体上各区域人力分布大致均衡,提示中西部地区护理毕业生向东部输出较多。从长远发展看,行政主管部门需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合理流动,降低护士毕业生由欠发达地区过度输出发达地区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




推荐人

李思敏,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康复医学中心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2年第12期-总第47期)|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作者

:

李思敏

发布时间

:

2022-10-12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基于国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Developing trends of initial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7: 

A descriptive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level data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护士人数短缺且分布不均。大量证据表明,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和额外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结局。从国家层面的数据对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为政策制定和劳动力规划提供最新的证据。


2

研究目的

 描述中国初始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与护理队伍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初始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3

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国家级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3.2数据来源

从中国教育部获得2006-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初始护理教育课程数量,毕业生数量,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项目招生人数的年度数据。从《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据,包括全国护士总数、注册护士、每千人口护士的数量以及2006-2020年的医护比例。


3.3数据测量和分析

统计初始护理教育的数量和学历水平构成,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护理人员的数量通过全国护士总数,每年护士增长量,每千人口护士数量以及医护比进行描述。并将所得数据与护理教育数据相结合,识别全国护士供需关系。初始护理教育和护理人力的区域分布采用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每千人口的护士人数在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4

结果

4.1 2006-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项目数量,招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

2017年,中国有914个中专教育项目,430个大专教育项目和261个本科教育项目。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3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44万人,2009年(中专占比71.46%)至2017年(中专占比50.55%)人数始终保持在50万-54万人之间。2017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是2006年的2.8倍。


图1.2006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初级护理教育招生和毕业生人数

4.2 2006-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数量

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护士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护士人数达到471万人,是2006年的3倍多。每千人口中的护士人数从2006年的1.09人增加到2020年的3.34人。护医比在2013年达到1:1,此后继续上升。


表1.2006年至2020年中国大陆护士人数

4.3 2010、2015、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和护理人员分布

    在中国四大地区中,东部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38%,但人均初始护理教育招收人数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东部地区每千人口招收0.25~0.29人,中部地区0.40~0.50人,西部地区0.48~0.54人,东北地区0.33~0.35人。从2006-2017年,4个地区的初始护理教育的招生人数分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仍然分布不平衡。但4个地区的护士人力分布相对均衡,2017年东部地区每千人口2.88人,中部地区2.63人,西部地区2.69人,东北地区2.62人。


5

结论

(1)初始护理教育人数增长迅速: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士人数增长迅速,近年来教育部门每年招收和毕业护理学生约50万名,至2020年护士人数达471万人,护医比达1.15:1,从数量上看,初始护理教育培养可以满足目前护理人力需求,护医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扭转。


(2)初始护理教育学历层次结构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毕业人数中,中专和大专人数占比达90%以上,高层次护理人才占比不足。


(3)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群区域分布不均与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并存:目前中国大陆初始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中、西部招生人数高于东部地区,但护士人力区域分布相对均衡。


阅读心得

本文梳理了2006-2017年中国初始护理教育发展情况,为决策部门和护理教育者提供了该时期护理初始教育的基础数据,可为护理政策制定、医疗机构护士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护理教育投入。文章结果显示,我国初始护理教育涉及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每年毕业护生约50万余人,护士初始教育已成为护士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护理人力储备的重要保障,其质量直接影响护士队伍整体水平。其次,护理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和投入,护士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护士人数(471万)较2006年增加2倍多;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持续提升;医护比例扭转持续改善。护理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一定程度缓解我国护士短缺问题。但总体上,我国护理人力资源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千人护士和助产士人数不少于4人的基本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护士夜班等特殊班次的人力保障问题,仍面临挑战。因此,从政策层面,政府有必要继续重视初始教育,持续加大初始教育投入,保障初始教育数量和质量。从教学机构层面,护理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第二,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平台,多渠道提升护士素质和学历水平。本文结果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护理中专招生比率仍超过一半(50.55%),大专及以上初始教育招生比例总体不高。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呈现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趋势,需要护理提供新服务、新业务、新模式,拓展新内涵。这需要高质量的护理队伍做支撑。各医疗机构有必要从政策、资源、平台方面提供护理继续教育保障,创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场景,创新培训方式,持续改进护理继续教育,建设高质量护理服务队伍。 

第三,重视护士区域分布平衡问题。《健康中国2030》提出,需要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服务新形态,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这需要区域间均衡护士人力分布做支持。从本文结果看,虽然护士护理初始教育招生区域分布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趋势,但总体上各区域人力分布大致均衡,提示中西部地区护理毕业生向东部输出较多。从长远发展看,行政主管部门需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合理流动,降低护士毕业生由欠发达地区过度输出发达地区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力区域分布均衡。




推荐人

李思敏,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康复医学中心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