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心理健康保健
硕士项目人际关系课程:
学生的体验
A training course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sing role play in a Master
of Mental Health Care programme–The students’ experiences
文章讯息:
前言
抑郁、焦虑、精神错乱、药物滥用等是西方最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高昂的疾病负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等表现复杂,年龄、文化背景等呈现差异化特征,但患者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差。因此,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其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关系。专业人员有必要尊重患者生活经验,加强与患者的相互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它将内容、情感和体验为一体,可为卫生保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多项关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有益心理健康保健。有关心理健康保健的模拟教学研究显示,在本科生层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可降低学生焦虑水平,提升其临床实习的信心。而硕士生层面的研究发现,学生扮演“病人”会带入个人临床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度、自信心和同理心。也有系统评价提示,角色扮演可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沟通能力。目前,有关硕士生角色扮演的心理健康研究较少,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获得硕士生对角色扮演法体验的认识,评价其在心理健康保健领域的运用效果。
1.1 研究目的
探讨在心理健康保健硕士项目中, 将角色扮演作为提升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验如何。
1.2 课程介绍
课程包括两期,每期三天。两期之间间隔三周(见表1)。每期每天前2小时为讲座,最后3小时为角色扮演(包括反思协作和交流)。预期学习目标为人际关系能力提升。
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6到8名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的角色包括病人、治疗师和观察者。为帮助学生了解角色,研究小组基于案例进行角色介绍。每次角色扮演都从 “热身”开始,创造宽容而温暖的氛围,培养团队凝聚力,帮助扮演者迅速进入“此时此刻”的角色,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然后在小组中分配角色并大声朗读案例,介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状况、与专业人员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会面的目标。角色如何刻画,取决于学生对角色的表现。每次角色扮演约15 min,随后进行10 - 20分钟的反思。复盘结束后,学生们互换角色。
方法
项目由两部分构成:1)课程(讲座、角色扮演和反思);2)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的体验(书面)。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
2.2 研究对象及招募
参与心理健康保健硕士课程的学生,包括注册护士、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在课程开始时,研究人员告知学生研究目的及相关信息。课程结束后,参与者运用课程所学,至少完成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最终54名学生参加课程,其中44名完成本研究。
2.3 数据收集
学生完成临床实践并返校后,填写有关课程体验的书面纸质问卷:
(1)请描述:经过角色扮演后,你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保健中的亲密职业关系?
(2)角色扮演的哪个维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如果有,角色扮演通过哪些方式提升了你的人际关系能力?
(4)回想一下,你是否想到一些尤其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如果有,请予以描述。
2.4 分析
采用Graneheim&Lundman的内容分析法,对开放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最终形成3个主题。
结果
3.1 加深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绝大多数参与者表示,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自己对自己、他人以及如何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认识到,与考虑过多以及不愿提问相比,沟通中问开放性问题很重要。
‘’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开放。角色扮演让我明白,需要更加直接的说话。‘’(p.34)
参与者意识到个人在情景处理方面的不足、了解了肢体语言的意义,以及如何以治疗的方式进行交流。当他们看到同学们的行为并听到他们所说时,他们感受到理解病人、同事以及自己的新方法。一名参与者陈述道:
“我从许多有才华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在精神病学方面有很多工作经验。” (p.37)
参与者体验了沉默、放松、倾听和营造支持性、受欢迎的沟通氛围的重要性。这些经验不能仅通过理论方法学习,还必须通过经验和体验式方法学习。
3.2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理解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者承担了病人角色、治疗角色和观察者角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色转换到对方立场,并扮演对方的角色。他们整个人都被调动起来,完全投入到互动中,能自发的参与其中。这提供了他们对“病人是怎样的”的直观认识。
“你会体会到生理上的感觉,以及作为一个病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p.21)
“在患者角色中涉及到触碰…,你想说点什么,但没有,因为你不敢。” (p.29)
不同的角色立场、不同的情境提供了参与者对患者、专业人员角色和观察者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认识该如何帮助人们应对疾病挑战。在角色中,参与者展示了病人的顺从和专业人员的偏见。他们意识到耐心和提问的重要性。参与者反映,倾听病人的意见、并花时间真正试图理解这些信息,有可能最为重要的。
“我一直在思考,积极倾听病人的意见并理解,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多么重要。”
在观察者角色中,参与者不直接参与场景,而是远距离观察和体验情境,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思情境。有参与者表示:
“当你作为观察者时,你对事情的看法和当你扮演病人或治疗师时略有不同。你会注意到更多(p.42)。
”对人际关系中发生的一切都有了更好的概述和见解。” (p.11)
3.3 投入(角色)增进人际关系能力
在角色扮演以及后面的反思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热情、兴趣和积极参与。参与者对角色扮演的热情参与提升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参与者表示,在角色扮演中,当你勇于参与,并投入和贴近角色时,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一些参与者表示,一开始,角色扮演看起来似乎是人为的,但随着方法的广泛运用,他们最终敢于投入到场景中,个人感觉也更为舒适,学到了更多。
“角色扮演增强了人际关系能力,但它需要随着时间不断练习,训练(个人)放开。一开始很可怕。” (p.17)
“我们需要在整个项目中更多的采用角色扮演法。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比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多” (p.3)
本研究表明,在课程中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法、同时结合讲座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研究对如何开展角色扮演、理解角色扮演的优点及开展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本研究中,角色扮演法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讲座和复盘使用:课程采用先讲授,后角色扮演,最后复盘反思的方式进行,有助于融合教学的理论、情感、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教学要素。(2)学生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参与不同角色扮演,利于学生从患者、专业人员、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3)角色扮演贯穿课程学习全程:两期课程中,每一次课程均为讲座+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贯穿于整个人际关系课程的始终,是项目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
其次,从研究结果看,学生理解病人的能力受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角色扮演让学员对患者视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帮助学生反思个人面对患者的价值立场,有助于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他们与患者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复杂临床场景中不同人员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更全面地认识真实诊疗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实践中来自人际关系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技能,用常规教学方法难以教授,但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学习。这提示我们,不论是面向护生的全日制教育,还是面向护士的继续教育,护理教育者都可以基于专业实践场景构建丰富的临床案例,护生和护士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增进对自身、患者及临床情境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共情能力、关爱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
最后,从研究方法角度,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收集学生的问卷答案,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研究过程清晰、资料收集和分析技术相对简单,但其研究发现对丰富角色扮演法使用、理解角色扮演法在人际关系等复杂领域应用效果具有参考价值。提示护理教师只要找准研究问题、方法得当,“小”研究也会产生有价值的发现。
陈晓莉,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急诊科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作者
:陈晓莉
发布时间
:2022-11-16
0次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心理健康保健
硕士项目人际关系课程:
学生的体验
A training course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sing role play in a Master
of Mental Health Care programme–The students’ experiences
文章讯息:
前言
抑郁、焦虑、精神错乱、药物滥用等是西方最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高昂的疾病负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等表现复杂,年龄、文化背景等呈现差异化特征,但患者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差。因此,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其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关系。专业人员有必要尊重患者生活经验,加强与患者的相互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它将内容、情感和体验为一体,可为卫生保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多项关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有益心理健康保健。有关心理健康保健的模拟教学研究显示,在本科生层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可降低学生焦虑水平,提升其临床实习的信心。而硕士生层面的研究发现,学生扮演“病人”会带入个人临床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度、自信心和同理心。也有系统评价提示,角色扮演可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沟通能力。目前,有关硕士生角色扮演的心理健康研究较少,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获得硕士生对角色扮演法体验的认识,评价其在心理健康保健领域的运用效果。
1.1 研究目的
探讨在心理健康保健硕士项目中, 将角色扮演作为提升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验如何。
1.2 课程介绍
课程包括两期,每期三天。两期之间间隔三周(见表1)。每期每天前2小时为讲座,最后3小时为角色扮演(包括反思协作和交流)。预期学习目标为人际关系能力提升。
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6到8名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的角色包括病人、治疗师和观察者。为帮助学生了解角色,研究小组基于案例进行角色介绍。每次角色扮演都从 “热身”开始,创造宽容而温暖的氛围,培养团队凝聚力,帮助扮演者迅速进入“此时此刻”的角色,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然后在小组中分配角色并大声朗读案例,介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状况、与专业人员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会面的目标。角色如何刻画,取决于学生对角色的表现。每次角色扮演约15 min,随后进行10 - 20分钟的反思。复盘结束后,学生们互换角色。
方法
项目由两部分构成:1)课程(讲座、角色扮演和反思);2)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的体验(书面)。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
2.2 研究对象及招募
参与心理健康保健硕士课程的学生,包括注册护士、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在课程开始时,研究人员告知学生研究目的及相关信息。课程结束后,参与者运用课程所学,至少完成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最终54名学生参加课程,其中44名完成本研究。
2.3 数据收集
学生完成临床实践并返校后,填写有关课程体验的书面纸质问卷:
(1)请描述:经过角色扮演后,你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保健中的亲密职业关系?
(2)角色扮演的哪个维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如果有,角色扮演通过哪些方式提升了你的人际关系能力?
(4)回想一下,你是否想到一些尤其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如果有,请予以描述。
2.4 分析
采用Graneheim&Lundman的内容分析法,对开放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最终形成3个主题。
结果
3.1 加深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绝大多数参与者表示,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自己对自己、他人以及如何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认识到,与考虑过多以及不愿提问相比,沟通中问开放性问题很重要。
‘’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开放。角色扮演让我明白,需要更加直接的说话。‘’(p.34)
参与者意识到个人在情景处理方面的不足、了解了肢体语言的意义,以及如何以治疗的方式进行交流。当他们看到同学们的行为并听到他们所说时,他们感受到理解病人、同事以及自己的新方法。一名参与者陈述道:
“我从许多有才华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在精神病学方面有很多工作经验。” (p.37)
参与者体验了沉默、放松、倾听和营造支持性、受欢迎的沟通氛围的重要性。这些经验不能仅通过理论方法学习,还必须通过经验和体验式方法学习。
3.2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理解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者承担了病人角色、治疗角色和观察者角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色转换到对方立场,并扮演对方的角色。他们整个人都被调动起来,完全投入到互动中,能自发的参与其中。这提供了他们对“病人是怎样的”的直观认识。
“你会体会到生理上的感觉,以及作为一个病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p.21)
“在患者角色中涉及到触碰…,你想说点什么,但没有,因为你不敢。” (p.29)
不同的角色立场、不同的情境提供了参与者对患者、专业人员角色和观察者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认识该如何帮助人们应对疾病挑战。在角色中,参与者展示了病人的顺从和专业人员的偏见。他们意识到耐心和提问的重要性。参与者反映,倾听病人的意见、并花时间真正试图理解这些信息,有可能最为重要的。
“我一直在思考,积极倾听病人的意见并理解,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多么重要。”
在观察者角色中,参与者不直接参与场景,而是远距离观察和体验情境,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思情境。有参与者表示:
“当你作为观察者时,你对事情的看法和当你扮演病人或治疗师时略有不同。你会注意到更多(p.42)。
”对人际关系中发生的一切都有了更好的概述和见解。” (p.11)
3.3 投入(角色)增进人际关系能力
在角色扮演以及后面的反思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热情、兴趣和积极参与。参与者对角色扮演的热情参与提升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参与者表示,在角色扮演中,当你勇于参与,并投入和贴近角色时,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一些参与者表示,一开始,角色扮演看起来似乎是人为的,但随着方法的广泛运用,他们最终敢于投入到场景中,个人感觉也更为舒适,学到了更多。
“角色扮演增强了人际关系能力,但它需要随着时间不断练习,训练(个人)放开。一开始很可怕。” (p.17)
“我们需要在整个项目中更多的采用角色扮演法。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比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多” (p.3)
本研究表明,在课程中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法、同时结合讲座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研究对如何开展角色扮演、理解角色扮演的优点及开展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本研究中,角色扮演法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讲座和复盘使用:课程采用先讲授,后角色扮演,最后复盘反思的方式进行,有助于融合教学的理论、情感、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教学要素。(2)学生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参与不同角色扮演,利于学生从患者、专业人员、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3)角色扮演贯穿课程学习全程:两期课程中,每一次课程均为讲座+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贯穿于整个人际关系课程的始终,是项目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
其次,从研究结果看,学生理解病人的能力受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角色扮演让学员对患者视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帮助学生反思个人面对患者的价值立场,有助于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他们与患者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复杂临床场景中不同人员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更全面地认识真实诊疗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实践中来自人际关系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技能,用常规教学方法难以教授,但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学习。这提示我们,不论是面向护生的全日制教育,还是面向护士的继续教育,护理教育者都可以基于专业实践场景构建丰富的临床案例,护生和护士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增进对自身、患者及临床情境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共情能力、关爱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
最后,从研究方法角度,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收集学生的问卷答案,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研究过程清晰、资料收集和分析技术相对简单,但其研究发现对丰富角色扮演法使用、理解角色扮演法在人际关系等复杂领域应用效果具有参考价值。提示护理教师只要找准研究问题、方法得当,“小”研究也会产生有价值的发现。
陈晓莉,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急诊科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作者
:陈晓莉
发布时间
:2022-11-16
0次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心理健康保健
硕士项目人际关系课程:
学生的体验
A training course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sing role play in a Master
of Mental Health Care programme–The students’ experiences
文章讯息:
前言
抑郁、焦虑、精神错乱、药物滥用等是西方最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高昂的疾病负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等表现复杂,年龄、文化背景等呈现差异化特征,但患者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差。因此,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其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关系。专业人员有必要尊重患者生活经验,加强与患者的相互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它将内容、情感和体验为一体,可为卫生保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多项关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有益心理健康保健。有关心理健康保健的模拟教学研究显示,在本科生层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可降低学生焦虑水平,提升其临床实习的信心。而硕士生层面的研究发现,学生扮演“病人”会带入个人临床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度、自信心和同理心。也有系统评价提示,角色扮演可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沟通能力。目前,有关硕士生角色扮演的心理健康研究较少,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获得硕士生对角色扮演法体验的认识,评价其在心理健康保健领域的运用效果。
1.1 研究目的
探讨在心理健康保健硕士项目中, 将角色扮演作为提升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验如何。
1.2 课程介绍
课程包括两期,每期三天。两期之间间隔三周(见表1)。每期每天前2小时为讲座,最后3小时为角色扮演(包括反思协作和交流)。预期学习目标为人际关系能力提升。
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6到8名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的角色包括病人、治疗师和观察者。为帮助学生了解角色,研究小组基于案例进行角色介绍。每次角色扮演都从 “热身”开始,创造宽容而温暖的氛围,培养团队凝聚力,帮助扮演者迅速进入“此时此刻”的角色,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然后在小组中分配角色并大声朗读案例,介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状况、与专业人员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会面的目标。角色如何刻画,取决于学生对角色的表现。每次角色扮演约15 min,随后进行10 - 20分钟的反思。复盘结束后,学生们互换角色。
方法
项目由两部分构成:1)课程(讲座、角色扮演和反思);2)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的体验(书面)。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
2.2 研究对象及招募
参与心理健康保健硕士课程的学生,包括注册护士、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在课程开始时,研究人员告知学生研究目的及相关信息。课程结束后,参与者运用课程所学,至少完成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最终54名学生参加课程,其中44名完成本研究。
2.3 数据收集
学生完成临床实践并返校后,填写有关课程体验的书面纸质问卷:
(1)请描述:经过角色扮演后,你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保健中的亲密职业关系?
(2)角色扮演的哪个维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如果有,角色扮演通过哪些方式提升了你的人际关系能力?
(4)回想一下,你是否想到一些尤其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如果有,请予以描述。
2.4 分析
采用Graneheim&Lundman的内容分析法,对开放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最终形成3个主题。
结果
3.1 加深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绝大多数参与者表示,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自己对自己、他人以及如何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认识到,与考虑过多以及不愿提问相比,沟通中问开放性问题很重要。
‘’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开放。角色扮演让我明白,需要更加直接的说话。‘’(p.34)
参与者意识到个人在情景处理方面的不足、了解了肢体语言的意义,以及如何以治疗的方式进行交流。当他们看到同学们的行为并听到他们所说时,他们感受到理解病人、同事以及自己的新方法。一名参与者陈述道:
“我从许多有才华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在精神病学方面有很多工作经验。” (p.37)
参与者体验了沉默、放松、倾听和营造支持性、受欢迎的沟通氛围的重要性。这些经验不能仅通过理论方法学习,还必须通过经验和体验式方法学习。
3.2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理解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者承担了病人角色、治疗角色和观察者角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色转换到对方立场,并扮演对方的角色。他们整个人都被调动起来,完全投入到互动中,能自发的参与其中。这提供了他们对“病人是怎样的”的直观认识。
“你会体会到生理上的感觉,以及作为一个病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p.21)
“在患者角色中涉及到触碰…,你想说点什么,但没有,因为你不敢。” (p.29)
不同的角色立场、不同的情境提供了参与者对患者、专业人员角色和观察者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认识该如何帮助人们应对疾病挑战。在角色中,参与者展示了病人的顺从和专业人员的偏见。他们意识到耐心和提问的重要性。参与者反映,倾听病人的意见、并花时间真正试图理解这些信息,有可能最为重要的。
“我一直在思考,积极倾听病人的意见并理解,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多么重要。”
在观察者角色中,参与者不直接参与场景,而是远距离观察和体验情境,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思情境。有参与者表示:
“当你作为观察者时,你对事情的看法和当你扮演病人或治疗师时略有不同。你会注意到更多(p.42)。
”对人际关系中发生的一切都有了更好的概述和见解。” (p.11)
3.3 投入(角色)增进人际关系能力
在角色扮演以及后面的反思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热情、兴趣和积极参与。参与者对角色扮演的热情参与提升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参与者表示,在角色扮演中,当你勇于参与,并投入和贴近角色时,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一些参与者表示,一开始,角色扮演看起来似乎是人为的,但随着方法的广泛运用,他们最终敢于投入到场景中,个人感觉也更为舒适,学到了更多。
“角色扮演增强了人际关系能力,但它需要随着时间不断练习,训练(个人)放开。一开始很可怕。” (p.17)
“我们需要在整个项目中更多的采用角色扮演法。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比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多” (p.3)
本研究表明,在课程中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法、同时结合讲座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研究对如何开展角色扮演、理解角色扮演的优点及开展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本研究中,角色扮演法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讲座和复盘使用:课程采用先讲授,后角色扮演,最后复盘反思的方式进行,有助于融合教学的理论、情感、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教学要素。(2)学生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参与不同角色扮演,利于学生从患者、专业人员、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3)角色扮演贯穿课程学习全程:两期课程中,每一次课程均为讲座+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贯穿于整个人际关系课程的始终,是项目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
其次,从研究结果看,学生理解病人的能力受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角色扮演让学员对患者视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帮助学生反思个人面对患者的价值立场,有助于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他们与患者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复杂临床场景中不同人员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更全面地认识真实诊疗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实践中来自人际关系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技能,用常规教学方法难以教授,但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学习。这提示我们,不论是面向护生的全日制教育,还是面向护士的继续教育,护理教育者都可以基于专业实践场景构建丰富的临床案例,护生和护士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增进对自身、患者及临床情境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共情能力、关爱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
最后,从研究方法角度,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收集学生的问卷答案,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研究过程清晰、资料收集和分析技术相对简单,但其研究发现对丰富角色扮演法使用、理解角色扮演法在人际关系等复杂领域应用效果具有参考价值。提示护理教师只要找准研究问题、方法得当,“小”研究也会产生有价值的发现。
陈晓莉,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急诊科副科护士长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