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4年第16期-总第81期)|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一项类实验研究 2024-11-26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

一项类实验研究

TikTok a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for nursing stud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界已关注到社交媒体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作用,并将社交媒体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教学。TikTok是近年最受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之一,通过提供丰富的编辑工具和特效,可激发年轻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尽管TikTok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期,但已有研究显示,它在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国内外护理教育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已有研究证实,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分析等综合能力发展,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另有多项研究还证实,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术表现,可能也利于改进这一问题。因此,团队整合上述方法,设计并实施了基于TikTok平台的多模式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三年级本科护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中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计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

2

研究方法

2.1研究类型

该研究为类实验研究。

2.2地点和对象

这项干预是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西班牙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的。研究对象由76名护理专业的三年级学生组成。这次培训是计划内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主题介绍时(与预测试评估同时进行),告知学生培训的目标、时间安排和方法。

纳入标准:在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注册《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的护理学生。

2.3干预方案

从既往反馈看,学生对1型糖尿病首诊患者的护理,以及提供疫苗接种计划咨询的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教学。

项目根据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设计。根据该理论,学习涉及聚合型、发散型、同化型和适应型4种不同学习风格,分别适合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如反思能力、抽象能力、动手能力等。项目通过问题导向学习、角色扮演、以及制作Tiktok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体验现实情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同理心和学习能力。培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为期3周,每周开展2次课程,每次课程2小时(见表1)。理论课程结合书面案例进行教学。在最后一次课上,学生被分为19个组,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围绕1型糖尿病和疫苗接种的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并在书面案例中说明视频制作要求、评估标准。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制作TikTok视频。TikTok视频表现最佳的小组将额外获得期末成绩加分1分。

表1 教学内容与学习风格

2.4 数据收集

研究收集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等社会人口变量。团队设计2个问卷,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两个问卷均已通过专家审核。

(1)知识问卷  包含12个题目,评估学生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有正确(1分)、错误或不知道(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Cronbach's α系数为0.60。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包含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正确执行(1分)和未执行/错误执行(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

干预结束后,采用Likert 5级量表总体评估参与者的满意度和感受。

2.5 数据收集

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间收集数据。干预前,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问卷。在最后一次课程提交Tiktok视频后,再次使用知识问卷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估其对课程的满意度。最后,使用自行设计的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对每组创建视频进行评价反馈。

2.6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置信区间进行统计描述,因数据不遵循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干预的有效性。

2.7研究伦理

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情况

共70名学生参与研究,80%是女性,平均年龄为22.94 岁(SD=6.47); 95.7%的学生单身。干预前,学生知识问卷总平均分为5.84(SD=2.17)。知识问卷评分在年龄及性别等变量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3.2 干预效果

(1)知识问卷得分

干预后学生知识问卷平均分为9.93 (SD=1.65),干预后得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43,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知识问卷得分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得分

学生的TikTok视频正确执行项目数平均值为10.42(SD = 1.42),未执行/执行不正确项目的频率为26.3%(n=5),其中第4项(解释了在每餐前监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性,以便给予适当的胰岛素剂量。)和第7项(解释了按照医嘱摄入规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以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并发症)表现最差。

(3)满意度

82.9%(n=58)的学生对该教学项目非常满意,97.1%的参与者认为该教学项目有助于理解掌握模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4

结论

Tiktok融入护理教育中具有显著益处,能促进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提高护生满意度。Tiktok作为护理教学工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阅读心得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学是当前护理教育的一大趋势,如我国各大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抖音课堂、院士、教授的公开课、知识达人的趣味分享等,为临床教育工作者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和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TikTok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育领域额外得到了多样化的应用。该研究正是基于TikTok平台的教学创新项目。该研究结合了问题导向学习、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技术,根据Kolb体验学习模型,特别是结合学习风格设计教学项目,探讨了TikTok作为护理教育辅助工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Tiktok具备作为护理教育创新资源的潜能。护理教育者可借鉴这种多模式的教学项目,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辅助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短视频教学,制作重难点知识讲解视频,帮助学生在碎片时间快速巩固知识,或跨学科整合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还可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多样化教学,如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互动问答、课程预告、课堂延展讨论、直播授课等,改善教学效果,打造更具活力和趣味的护理教育。

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作者仅在一所护理学院便利抽样,且样本量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较差。且评估工具未经过严格的验证,未来研究可开发和验证特定的评估工具,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推荐人

崔大磊,硕士,护师

病区八,第87护理单元(胃癌中心)



审核人:龚仁蓉、刘春娟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最新推送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4年第16期-总第81期)|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一项类实验研究

作者

:

崔大磊

发布时间

:

2024-11-26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

一项类实验研究

TikTok a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for nursing stud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界已关注到社交媒体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作用,并将社交媒体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教学。TikTok是近年最受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之一,通过提供丰富的编辑工具和特效,可激发年轻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尽管TikTok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期,但已有研究显示,它在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国内外护理教育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已有研究证实,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分析等综合能力发展,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另有多项研究还证实,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术表现,可能也利于改进这一问题。因此,团队整合上述方法,设计并实施了基于TikTok平台的多模式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三年级本科护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中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计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

2

研究方法

2.1研究类型

该研究为类实验研究。

2.2地点和对象

这项干预是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西班牙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的。研究对象由76名护理专业的三年级学生组成。这次培训是计划内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主题介绍时(与预测试评估同时进行),告知学生培训的目标、时间安排和方法。

纳入标准:在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注册《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的护理学生。

2.3干预方案

从既往反馈看,学生对1型糖尿病首诊患者的护理,以及提供疫苗接种计划咨询的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教学。

项目根据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设计。根据该理论,学习涉及聚合型、发散型、同化型和适应型4种不同学习风格,分别适合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如反思能力、抽象能力、动手能力等。项目通过问题导向学习、角色扮演、以及制作Tiktok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体验现实情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同理心和学习能力。培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为期3周,每周开展2次课程,每次课程2小时(见表1)。理论课程结合书面案例进行教学。在最后一次课上,学生被分为19个组,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围绕1型糖尿病和疫苗接种的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并在书面案例中说明视频制作要求、评估标准。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制作TikTok视频。TikTok视频表现最佳的小组将额外获得期末成绩加分1分。

表1 教学内容与学习风格

2.4 数据收集

研究收集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等社会人口变量。团队设计2个问卷,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两个问卷均已通过专家审核。

(1)知识问卷  包含12个题目,评估学生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有正确(1分)、错误或不知道(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Cronbach's α系数为0.60。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包含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正确执行(1分)和未执行/错误执行(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

干预结束后,采用Likert 5级量表总体评估参与者的满意度和感受。

2.5 数据收集

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间收集数据。干预前,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问卷。在最后一次课程提交Tiktok视频后,再次使用知识问卷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估其对课程的满意度。最后,使用自行设计的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对每组创建视频进行评价反馈。

2.6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置信区间进行统计描述,因数据不遵循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干预的有效性。

2.7研究伦理

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情况

共70名学生参与研究,80%是女性,平均年龄为22.94 岁(SD=6.47); 95.7%的学生单身。干预前,学生知识问卷总平均分为5.84(SD=2.17)。知识问卷评分在年龄及性别等变量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3.2 干预效果

(1)知识问卷得分

干预后学生知识问卷平均分为9.93 (SD=1.65),干预后得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43,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知识问卷得分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得分

学生的TikTok视频正确执行项目数平均值为10.42(SD = 1.42),未执行/执行不正确项目的频率为26.3%(n=5),其中第4项(解释了在每餐前监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性,以便给予适当的胰岛素剂量。)和第7项(解释了按照医嘱摄入规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以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并发症)表现最差。

(3)满意度

82.9%(n=58)的学生对该教学项目非常满意,97.1%的参与者认为该教学项目有助于理解掌握模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4

结论

Tiktok融入护理教育中具有显著益处,能促进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提高护生满意度。Tiktok作为护理教学工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阅读心得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学是当前护理教育的一大趋势,如我国各大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抖音课堂、院士、教授的公开课、知识达人的趣味分享等,为临床教育工作者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和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TikTok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育领域额外得到了多样化的应用。该研究正是基于TikTok平台的教学创新项目。该研究结合了问题导向学习、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技术,根据Kolb体验学习模型,特别是结合学习风格设计教学项目,探讨了TikTok作为护理教育辅助工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Tiktok具备作为护理教育创新资源的潜能。护理教育者可借鉴这种多模式的教学项目,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辅助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短视频教学,制作重难点知识讲解视频,帮助学生在碎片时间快速巩固知识,或跨学科整合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还可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多样化教学,如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互动问答、课程预告、课堂延展讨论、直播授课等,改善教学效果,打造更具活力和趣味的护理教育。

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作者仅在一所护理学院便利抽样,且样本量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较差。且评估工具未经过严格的验证,未来研究可开发和验证特定的评估工具,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推荐人

崔大磊,硕士,护师

病区八,第87护理单元(胃癌中心)



审核人:龚仁蓉、刘春娟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4年第16期-总第81期)|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一项类实验研究

作者

:

崔大磊

发布时间

:

2024-11-26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将TikTok 作为教学方法:

一项类实验研究

TikTok a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for nursing stud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界已关注到社交媒体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作用,并将社交媒体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教学。TikTok是近年最受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之一,通过提供丰富的编辑工具和特效,可激发年轻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尽管TikTok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期,但已有研究显示,它在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国内外护理教育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已有研究证实,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分析等综合能力发展,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另有多项研究还证实,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术表现,可能也利于改进这一问题。因此,团队整合上述方法,设计并实施了基于TikTok平台的多模式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三年级本科护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中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计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

2

研究方法

2.1研究类型

该研究为类实验研究。

2.2地点和对象

这项干预是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西班牙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的。研究对象由76名护理专业的三年级学生组成。这次培训是计划内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主题介绍时(与预测试评估同时进行),告知学生培训的目标、时间安排和方法。

纳入标准:在加的斯大学护理学院注册《儿童和青少年护理》课程的护理学生。

2.3干预方案

从既往反馈看,学生对1型糖尿病首诊患者的护理,以及提供疫苗接种计划咨询的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教学。

项目根据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设计。根据该理论,学习涉及聚合型、发散型、同化型和适应型4种不同学习风格,分别适合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如反思能力、抽象能力、动手能力等。项目通过问题导向学习、角色扮演、以及制作Tiktok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体验现实情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同理心和学习能力。培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为期3周,每周开展2次课程,每次课程2小时(见表1)。理论课程结合书面案例进行教学。在最后一次课上,学生被分为19个组,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围绕1型糖尿病和疫苗接种的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并在书面案例中说明视频制作要求、评估标准。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制作TikTok视频。TikTok视频表现最佳的小组将额外获得期末成绩加分1分。

表1 教学内容与学习风格

2.4 数据收集

研究收集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等社会人口变量。团队设计2个问卷,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两个问卷均已通过专家审核。

(1)知识问卷  包含12个题目,评估学生对糖尿病首诊和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有正确(1分)、错误或不知道(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Cronbach's α系数为0.60。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包含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正确执行(1分)和未执行/错误执行(0分),得分范围为0到12。

干预结束后,采用Likert 5级量表总体评估参与者的满意度和感受。

2.5 数据收集

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间收集数据。干预前,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问卷。在最后一次课程提交Tiktok视频后,再次使用知识问卷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估其对课程的满意度。最后,使用自行设计的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对每组创建视频进行评价反馈。

2.6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置信区间进行统计描述,因数据不遵循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干预的有效性。

2.7研究伦理

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情况

共70名学生参与研究,80%是女性,平均年龄为22.94 岁(SD=6.47); 95.7%的学生单身。干预前,学生知识问卷总平均分为5.84(SD=2.17)。知识问卷评分在年龄及性别等变量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3.2 干预效果

(1)知识问卷得分

干预后学生知识问卷平均分为9.93 (SD=1.65),干预后得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43,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知识问卷得分

(2)Tiktok视频评分问卷得分

学生的TikTok视频正确执行项目数平均值为10.42(SD = 1.42),未执行/执行不正确项目的频率为26.3%(n=5),其中第4项(解释了在每餐前监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性,以便给予适当的胰岛素剂量。)和第7项(解释了按照医嘱摄入规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以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并发症)表现最差。

(3)满意度

82.9%(n=58)的学生对该教学项目非常满意,97.1%的参与者认为该教学项目有助于理解掌握模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4

结论

Tiktok融入护理教育中具有显著益处,能促进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提高护生满意度。Tiktok作为护理教学工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阅读心得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学是当前护理教育的一大趋势,如我国各大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抖音课堂、院士、教授的公开课、知识达人的趣味分享等,为临床教育工作者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和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TikTok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育领域额外得到了多样化的应用。该研究正是基于TikTok平台的教学创新项目。该研究结合了问题导向学习、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技术,根据Kolb体验学习模型,特别是结合学习风格设计教学项目,探讨了TikTok作为护理教育辅助工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Tiktok具备作为护理教育创新资源的潜能。护理教育者可借鉴这种多模式的教学项目,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辅助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短视频教学,制作重难点知识讲解视频,帮助学生在碎片时间快速巩固知识,或跨学科整合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还可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多样化教学,如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互动问答、课程预告、课堂延展讨论、直播授课等,改善教学效果,打造更具活力和趣味的护理教育。

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作者仅在一所护理学院便利抽样,且样本量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较差。且评估工具未经过严格的验证,未来研究可开发和验证特定的评估工具,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推荐人

崔大磊,硕士,护师

病区八,第87护理单元(胃癌中心)



审核人:龚仁蓉、刘春娟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