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5年第4期-总第85期)|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2025-04-16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competency using a multi-patient simulation learning mode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临床能力是保障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核心要素,然而,其培养过程面临诸多挑战。真实临床环境具有高压特性,且护士的能力成长遵循一定客观规律,这使得临床教育者难以持续为护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染病防控要求进一步压缩了实践资源,加剧了“理论 - 实践”衔接的困难。当前主流的单一高仿真模拟(High - fidelity simulation,HFS)教学,虽能借助全功能计算机化模拟人提供标准化操作训练,但因其场景单一,导致护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需求。另有研究表明,HFS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实现基础技能培养,但在培养综合临床决策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多患者模拟(Multi - patient simulation,MPS)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同步运行多个模拟病例构建多维临床场景,要求护生在同一时段完成多患者评估、优先级判定和协同护理。该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情境的真实性,还强化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有研究证实,MPS能有效增强护生对复杂临床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沉浸式体验可显著提升护生的操作信心和临床推理能力。尽管 MPS 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截至目前,尚无研究系统比较 MPS 与 HFS 在护理教育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比较 HFS 与 MPS 在培养护生综合临床能力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护理课程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构建更贴合真实临床需求的护理教育方式。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实验,设置多患者模拟(MPS)与单一高仿真模拟(HFS)两个干预组,受试者均按等比例分配至各研究组。

2.2研究对象

60名香港某大学的本科护生(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在研究开始之前,已从所有参与者处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确保其自愿参与。通过独立研究者生成随机化序列,该随机化序列将护生按年级分层,采用1:1比例分配护生。最终,3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MPS),30名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单一HFS)。

2.3资料收集

采用4种问卷工具收集数据,在2个时间点对参与者进行测量:干预前(基线T0)和干预后(T1)。首次和最后一次数据收集时间分别为2023年2月10日(T0)和2023年3月3日(T1),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组和多患者模拟(MPS)组的时间点保持一致。

(1)人口学统计问卷

采用问卷收集参与者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及既往临床实践经验。

(2)临床能力问卷(Clinic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CCQ)

用于评估护生T0和T1时间点的自我感知临床能力,涵盖护理专业行为、核心护理技能、高级护理技能和总体表现4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8,各维度信度介于0.87~0.95。

(3)克里顿能力评估量表(Creighton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strument ,CCEI)

在T0和T1时间点测量护生的评估能力(AS)、沟通能力(COM)、临床判断(CJ)及患者安全(PS)4项核心胜任力,包含23个评估条目。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6,各分量表信度范围为0.49~0.77。

(4)改良版模拟效果量表(Simulation Effectiveness Tool – Modified,SET-M)

仅在T1时间点使用,通过19个条目评估学生对模拟教学环节的信心,涵盖模拟前介绍、学习情况、信心及复盘4个领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各领域信度介于0.83~0.90。

2.4 干预措施

参与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模拟项目。模拟教学方案严格遵循国际护理模拟学会《医疗卫生模拟最佳实践标准》(HSSOBP™)开发。干预组使用高仿真模拟人(HFS)结合新入院标准化病人(SP)模拟消化道出血急救场景;对照组仅使用单一HFS进行相同急救场景模拟。两组学生因新冠疫情临床实习中断均无实践经验,且接受过相同的急诊护理、内外科护理及基础生命支持理论培训。具体干预过程见表1。

表1  干预过程

2.5 资料分析

采用 IBM SPSS 28.0 进行统计分析。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连续数据及两组之间的SET-M 得分进行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评估 CCQ 和 CCEI 得分,使用线性对比来检验组间差异和组内变化。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参与者中61.7%为女性,三、四、五年级护生各2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年级以及CCQ和CCEI的基线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详情见原文表1)。

3.2 感知的临床能力(CCQ)

在T1时点,两组的临床能力问卷(CCQ)总分均较T0显著提高。此外,除护理专业行为外,两组在所有能力评分上均较T0有显著改善,而护理专业行为仅在干预组中显著改善(见表2)。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在CCQ总分及所有能力评分上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01)。

3.3 克里顿临床能力(CCEI)

表1显示,在T1时点,两组的CCEI总分、沟通能力(COM)和患者安全(PS)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从时间点 T0 到 T1,干预组的评估能力(AS) 和 临床判断(CJ)子量表得分有显著提高。

表2 干预效果的混合效应分析(n=60)

3.4 模拟效果(SET-M)

表3显示,大多数护生(n=44,73.3%)强烈认同,同伴在模拟前的介绍对他们的学习具有显著帮助。在学习效果方面,超过半数的护生(n=43,71.7%)强烈认同,模拟教学为他们提供了临床决策技能练习机会。最后,大多数学生(n=51,85.0%)强烈认同,经过模拟训练后,他们在向医疗团队报告信息时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表3 模拟效果(n=60)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模拟(HFS)都能有效地提升护生自我感知临床能力和评估临床能力。特别的,MPS组在评估、沟通、临床判断和患者安全等能力领域的表现有明显提升。MPS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教育的效果。


阅读心得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两种教学模式在提升护生临床能力、沟通交流以及工作优先次序安排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均显著提升了护生的自我感知和经评估的临床能力。研究对优化当前护理模拟教学,持续开展模拟临床护理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模式,尽管多次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也可能让学生接触到与多患者模拟相同的各种临床场景,但多患者模拟还额外利用了标准化病人的优势,使其能够模拟现实场景中的临床状况和互动。本研究设计方案可为临床护理MPS实施提供参考:首先,护理教育管理者和机构重视对模拟设备,尤其是MPS教学设备的投入,保障MPS教学实施。其次,临床护理教师应注意收集临床案例,根据MPS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和改编案例,编写案例时注意整合临床评估、护理问题优先次序确定、实施以及背景深度理解等多方面内容,以促进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另外,MPS的实施,应充分考虑临床实际,设计包含多个患者情境和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案例,使教学更高仿真的贴合临床实际,切实发挥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本研究也假设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相似水平的临床经验,这样可能会影响对自身临床水平的评估。今后建议采用更科学的研究设计,如增加样本量、增加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应用场景、开展教学效果的长效评价,以及采用包含成本效应的多维结果指标,以丰富和完善MPS研究,为推动MPS科学实施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推荐人



何双红,硕士,主管护师

病区十二,温江健康管理中心



审核人:杜春萍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最新推送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5年第4期-总第85期)|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

:

何双红

发布时间

:

2025-04-16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competency using a multi-patient simulation learning mode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临床能力是保障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核心要素,然而,其培养过程面临诸多挑战。真实临床环境具有高压特性,且护士的能力成长遵循一定客观规律,这使得临床教育者难以持续为护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染病防控要求进一步压缩了实践资源,加剧了“理论 - 实践”衔接的困难。当前主流的单一高仿真模拟(High - fidelity simulation,HFS)教学,虽能借助全功能计算机化模拟人提供标准化操作训练,但因其场景单一,导致护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需求。另有研究表明,HFS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实现基础技能培养,但在培养综合临床决策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多患者模拟(Multi - patient simulation,MPS)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同步运行多个模拟病例构建多维临床场景,要求护生在同一时段完成多患者评估、优先级判定和协同护理。该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情境的真实性,还强化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有研究证实,MPS能有效增强护生对复杂临床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沉浸式体验可显著提升护生的操作信心和临床推理能力。尽管 MPS 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截至目前,尚无研究系统比较 MPS 与 HFS 在护理教育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比较 HFS 与 MPS 在培养护生综合临床能力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护理课程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构建更贴合真实临床需求的护理教育方式。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实验,设置多患者模拟(MPS)与单一高仿真模拟(HFS)两个干预组,受试者均按等比例分配至各研究组。

2.2研究对象

60名香港某大学的本科护生(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在研究开始之前,已从所有参与者处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确保其自愿参与。通过独立研究者生成随机化序列,该随机化序列将护生按年级分层,采用1:1比例分配护生。最终,3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MPS),30名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单一HFS)。

2.3资料收集

采用4种问卷工具收集数据,在2个时间点对参与者进行测量:干预前(基线T0)和干预后(T1)。首次和最后一次数据收集时间分别为2023年2月10日(T0)和2023年3月3日(T1),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组和多患者模拟(MPS)组的时间点保持一致。

(1)人口学统计问卷

采用问卷收集参与者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及既往临床实践经验。

(2)临床能力问卷(Clinic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CCQ)

用于评估护生T0和T1时间点的自我感知临床能力,涵盖护理专业行为、核心护理技能、高级护理技能和总体表现4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8,各维度信度介于0.87~0.95。

(3)克里顿能力评估量表(Creighton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strument ,CCEI)

在T0和T1时间点测量护生的评估能力(AS)、沟通能力(COM)、临床判断(CJ)及患者安全(PS)4项核心胜任力,包含23个评估条目。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6,各分量表信度范围为0.49~0.77。

(4)改良版模拟效果量表(Simulation Effectiveness Tool – Modified,SET-M)

仅在T1时间点使用,通过19个条目评估学生对模拟教学环节的信心,涵盖模拟前介绍、学习情况、信心及复盘4个领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各领域信度介于0.83~0.90。

2.4 干预措施

参与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模拟项目。模拟教学方案严格遵循国际护理模拟学会《医疗卫生模拟最佳实践标准》(HSSOBP™)开发。干预组使用高仿真模拟人(HFS)结合新入院标准化病人(SP)模拟消化道出血急救场景;对照组仅使用单一HFS进行相同急救场景模拟。两组学生因新冠疫情临床实习中断均无实践经验,且接受过相同的急诊护理、内外科护理及基础生命支持理论培训。具体干预过程见表1。

表1  干预过程

2.5 资料分析

采用 IBM SPSS 28.0 进行统计分析。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连续数据及两组之间的SET-M 得分进行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评估 CCQ 和 CCEI 得分,使用线性对比来检验组间差异和组内变化。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参与者中61.7%为女性,三、四、五年级护生各2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年级以及CCQ和CCEI的基线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详情见原文表1)。

3.2 感知的临床能力(CCQ)

在T1时点,两组的临床能力问卷(CCQ)总分均较T0显著提高。此外,除护理专业行为外,两组在所有能力评分上均较T0有显著改善,而护理专业行为仅在干预组中显著改善(见表2)。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在CCQ总分及所有能力评分上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01)。

3.3 克里顿临床能力(CCEI)

表1显示,在T1时点,两组的CCEI总分、沟通能力(COM)和患者安全(PS)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从时间点 T0 到 T1,干预组的评估能力(AS) 和 临床判断(CJ)子量表得分有显著提高。

表2 干预效果的混合效应分析(n=60)

3.4 模拟效果(SET-M)

表3显示,大多数护生(n=44,73.3%)强烈认同,同伴在模拟前的介绍对他们的学习具有显著帮助。在学习效果方面,超过半数的护生(n=43,71.7%)强烈认同,模拟教学为他们提供了临床决策技能练习机会。最后,大多数学生(n=51,85.0%)强烈认同,经过模拟训练后,他们在向医疗团队报告信息时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表3 模拟效果(n=60)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模拟(HFS)都能有效地提升护生自我感知临床能力和评估临床能力。特别的,MPS组在评估、沟通、临床判断和患者安全等能力领域的表现有明显提升。MPS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教育的效果。


阅读心得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两种教学模式在提升护生临床能力、沟通交流以及工作优先次序安排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均显著提升了护生的自我感知和经评估的临床能力。研究对优化当前护理模拟教学,持续开展模拟临床护理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模式,尽管多次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也可能让学生接触到与多患者模拟相同的各种临床场景,但多患者模拟还额外利用了标准化病人的优势,使其能够模拟现实场景中的临床状况和互动。本研究设计方案可为临床护理MPS实施提供参考:首先,护理教育管理者和机构重视对模拟设备,尤其是MPS教学设备的投入,保障MPS教学实施。其次,临床护理教师应注意收集临床案例,根据MPS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和改编案例,编写案例时注意整合临床评估、护理问题优先次序确定、实施以及背景深度理解等多方面内容,以促进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另外,MPS的实施,应充分考虑临床实际,设计包含多个患者情境和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案例,使教学更高仿真的贴合临床实际,切实发挥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本研究也假设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相似水平的临床经验,这样可能会影响对自身临床水平的评估。今后建议采用更科学的研究设计,如增加样本量、增加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应用场景、开展教学效果的长效评价,以及采用包含成本效应的多维结果指标,以丰富和完善MPS研究,为推动MPS科学实施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推荐人



何双红,硕士,主管护师

病区十二,温江健康管理中心



审核人:杜春萍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2025年第4期-总第85期)|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

:

何双红

发布时间

:

2025-04-16

0次



本期教学论文题目




采用多患者模拟学习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competency using a multi-patient simulation learning mode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文章讯息:

1

研究背景

临床能力是保障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核心要素,然而,其培养过程面临诸多挑战。真实临床环境具有高压特性,且护士的能力成长遵循一定客观规律,这使得临床教育者难以持续为护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染病防控要求进一步压缩了实践资源,加剧了“理论 - 实践”衔接的困难。当前主流的单一高仿真模拟(High - fidelity simulation,HFS)教学,虽能借助全功能计算机化模拟人提供标准化操作训练,但因其场景单一,导致护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需求。另有研究表明,HFS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实现基础技能培养,但在培养综合临床决策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多患者模拟(Multi - patient simulation,MPS)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同步运行多个模拟病例构建多维临床场景,要求护生在同一时段完成多患者评估、优先级判定和协同护理。该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情境的真实性,还强化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有研究证实,MPS能有效增强护生对复杂临床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沉浸式体验可显著提升护生的操作信心和临床推理能力。尽管 MPS 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截至目前,尚无研究系统比较 MPS 与 HFS 在护理教育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比较 HFS 与 MPS 在培养护生综合临床能力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护理课程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构建更贴合真实临床需求的护理教育方式。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实验,设置多患者模拟(MPS)与单一高仿真模拟(HFS)两个干预组,受试者均按等比例分配至各研究组。

2.2研究对象

60名香港某大学的本科护生(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在研究开始之前,已从所有参与者处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确保其自愿参与。通过独立研究者生成随机化序列,该随机化序列将护生按年级分层,采用1:1比例分配护生。最终,3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MPS),30名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单一HFS)。

2.3资料收集

采用4种问卷工具收集数据,在2个时间点对参与者进行测量:干预前(基线T0)和干预后(T1)。首次和最后一次数据收集时间分别为2023年2月10日(T0)和2023年3月3日(T1),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组和多患者模拟(MPS)组的时间点保持一致。

(1)人口学统计问卷

采用问卷收集参与者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及既往临床实践经验。

(2)临床能力问卷(Clinic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CCQ)

用于评估护生T0和T1时间点的自我感知临床能力,涵盖护理专业行为、核心护理技能、高级护理技能和总体表现4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8,各维度信度介于0.87~0.95。

(3)克里顿能力评估量表(Creighton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strument ,CCEI)

在T0和T1时间点测量护生的评估能力(AS)、沟通能力(COM)、临床判断(CJ)及患者安全(PS)4项核心胜任力,包含23个评估条目。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6,各分量表信度范围为0.49~0.77。

(4)改良版模拟效果量表(Simulation Effectiveness Tool – Modified,SET-M)

仅在T1时间点使用,通过19个条目评估学生对模拟教学环节的信心,涵盖模拟前介绍、学习情况、信心及复盘4个领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各领域信度介于0.83~0.90。

2.4 干预措施

参与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模拟项目。模拟教学方案严格遵循国际护理模拟学会《医疗卫生模拟最佳实践标准》(HSSOBP™)开发。干预组使用高仿真模拟人(HFS)结合新入院标准化病人(SP)模拟消化道出血急救场景;对照组仅使用单一HFS进行相同急救场景模拟。两组学生因新冠疫情临床实习中断均无实践经验,且接受过相同的急诊护理、内外科护理及基础生命支持理论培训。具体干预过程见表1。

表1  干预过程

2.5 资料分析

采用 IBM SPSS 28.0 进行统计分析。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连续数据及两组之间的SET-M 得分进行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评估 CCQ 和 CCEI 得分,使用线性对比来检验组间差异和组内变化。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参与者中61.7%为女性,三、四、五年级护生各2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年级以及CCQ和CCEI的基线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详情见原文表1)。

3.2 感知的临床能力(CCQ)

在T1时点,两组的临床能力问卷(CCQ)总分均较T0显著提高。此外,除护理专业行为外,两组在所有能力评分上均较T0有显著改善,而护理专业行为仅在干预组中显著改善(见表2)。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在CCQ总分及所有能力评分上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01)。

3.3 克里顿临床能力(CCEI)

表1显示,在T1时点,两组的CCEI总分、沟通能力(COM)和患者安全(PS)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从时间点 T0 到 T1,干预组的评估能力(AS) 和 临床判断(CJ)子量表得分有显著提高。

表2 干预效果的混合效应分析(n=60)

3.4 模拟效果(SET-M)

表3显示,大多数护生(n=44,73.3%)强烈认同,同伴在模拟前的介绍对他们的学习具有显著帮助。在学习效果方面,超过半数的护生(n=43,71.7%)强烈认同,模拟教学为他们提供了临床决策技能练习机会。最后,大多数学生(n=51,85.0%)强烈认同,经过模拟训练后,他们在向医疗团队报告信息时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表3 模拟效果(n=60)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模拟(HFS)都能有效地提升护生自我感知临床能力和评估临床能力。特别的,MPS组在评估、沟通、临床判断和患者安全等能力领域的表现有明显提升。MPS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教育的效果。


阅读心得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多患者模拟(MPS)和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HFS)两种教学模式在提升护生临床能力、沟通交流以及工作优先次序安排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均显著提升了护生的自我感知和经评估的临床能力。研究对优化当前护理模拟教学,持续开展模拟临床护理教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模式,尽管多次单一高仿真患者模拟学习也可能让学生接触到与多患者模拟相同的各种临床场景,但多患者模拟还额外利用了标准化病人的优势,使其能够模拟现实场景中的临床状况和互动。本研究设计方案可为临床护理MPS实施提供参考:首先,护理教育管理者和机构重视对模拟设备,尤其是MPS教学设备的投入,保障MPS教学实施。其次,临床护理教师应注意收集临床案例,根据MPS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和改编案例,编写案例时注意整合临床评估、护理问题优先次序确定、实施以及背景深度理解等多方面内容,以促进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另外,MPS的实施,应充分考虑临床实际,设计包含多个患者情境和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案例,使教学更高仿真的贴合临床实际,切实发挥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本研究也假设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相似水平的临床经验,这样可能会影响对自身临床水平的评估。今后建议采用更科学的研究设计,如增加样本量、增加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应用场景、开展教学效果的长效评价,以及采用包含成本效应的多维结果指标,以丰富和完善MPS研究,为推动MPS科学实施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推荐人



何双红,硕士,主管护师

病区十二,温江健康管理中心



审核人:杜春萍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