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游戏法对护生肠外用药学习的影响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ovided with the escape room game on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of 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文章讯息:
研究背景
在护理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并促进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近年来兴起的密室逃脱游戏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途径,用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该游戏通常由2-10人组成团队进行真人协作,参与者通过积极交流、讨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共同完成特定目标和任务。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及决策能力。
密室逃脱游戏可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并在复杂技能培训中展现出显著的学习支持效果。药物管理学是护理基础课程第一学年的必修科目,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中,肠外给药法(包括药物配制、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等)作为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属于侵入性操作,并发症风险较高,该操作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在药物管理学教学中,可采用密室逃脱游戏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实践中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同时培养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错误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护生肠外给药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021-2022学年土耳其某大学护理基础II课程的72名一年级本科生参与本研究。考虑到既往无相关研究做参考,样本量基于项目组建议设定,设置最小样本量为68人(每组34人)。纳入标准:首次选修该课程且自愿参与的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未参与理论课、演示、小组研究、两次技能评估,或未提交数据收集表者。最终72名符合标准的护生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
2.2 数据收集和工具
1) 描述性特征问卷(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DCQ):包括4个关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问题,例如年龄和性别。
2) 肠外给药知识测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Test,PDAIT):2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内容涉及药物制备(3个问题)、皮下注射给药(5个问题)、皮内注射给药(3个问题)、肌肉注射给药(5个问题)和静脉注射药物(4个问题)。
3) 肠外给药技能清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Sub-Checklists,PDASC):使用Baykara 等人制作的“注射药物管理子清单”,由五个独立的子检查表组成(安瓿瓶抽药、皮下注射给药、皮内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和静脉内推注给药检查表)。
4) 游戏评估表(Game Evaluation Form,GEF):评估游戏体验,共18项,其中4项是关于游戏的负面陈述,14项为正面陈述,采用5级评分,5分最高分,1分最低分。
2.3 密室逃脱的场所准备
研究人员将护理技能实验室改造成密室逃脱室,创建了四个病房场景以完成四种活动。研究人员提供了上锁的盒子、数字密码锁、秒表、白板、哨子、拼图等材料,以及注射器和安瓿等医疗用品,用于游戏(见图 1)。每个病房都放置了病床、人体模型、手臂/臀部模型、床头柜、护士档案以及研究人员开发的相关活动说明。
图1 密码箱、密码锁、白板、线索卡、剧本
2.4 干预相关准备
该研究于2022年5月25日至6月13日进行。研究人员使用描述、问答和讨论方法进行肠外药物管理的理论授课,然后在护理技能实验室进行了演示。接着,学生以15-20人的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人员对完成上述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前测(DCQ,PDAIT)。随后,除研究人员外,由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职员工根据PDASC,通过OSCE评估学生的初始技能。接着,干预组以四人一组的形式玩一次密室逃脱游戏。在比赛过程中,各组争夺第一名,各组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在此期间,允许对照组在技能实验室的模型上自由地进行肠外药物应用。对照组学生在一个小时的自由学习中,根据操作步骤自行执行申请。
干预后一周,对两组学生进行PDAIT。第二天,设立3个标准化考核站点,根据PDASC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最终技能。标准化站点考核内容包括(1)安瓿瓶药物配制;(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3)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站点由护理专家现场监考,期间不提供任何反馈,学生考核完成后填写PDASC。
2.5 密室逃脱游戏过程
一名研究人员担任主持人。每个小组选择组长一名,确定小组成员的优势并根据成员的个人优势分配四个患者场景,在他们无法回答问题时出一个“线索卡”,并给组长一个秒表。虽然每个组都有权获得一个提示,但对于每个后续的提示请求,游戏完成时间都会增加1分钟。此外,每个小组成员都会获得一张“红牌”,若要离开游戏,卡片主人须将其任务委派给组中的其他人。密室逃脱中每组的总游戏时间为60分钟(游戏流程见图2)。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游戏的组获胜并获得第一名。
图2 密室逃脱游戏流程图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2.7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数字、百分比、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两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时间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对成为一名护理学生的满意度以及以前是否参加密室逃脱游戏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1。
表1 学生一般资料
3.2 肠外给药知识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知识平均分之间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干预组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对照组在安瓿抽药测试和总测试中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p<0.001),干预组的最终知识评分在统计学上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及技能得分比较
3.3 肠外给药技能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技能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在对照组中,安瓿抽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推注给药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最终技能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3.4 游戏评价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GEF中最积极的项目如下:“玩这个游戏很有趣”,“游戏激励我学习”,“游戏提高了我在主题上的技能”(见表 3)。
表3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评分分数
结论
与护生按照技能操作步骤自行练习相比,密室逃脱游戏法可提高护生肠外给药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学习环境多样化。建议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护理技能的培养。
提升基本护理技能培训的参与度与效果,是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关键挑战。本研究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肠外给药法教学为例,证实采用密室逃脱游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该游戏不仅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更是对传统技能培训模式的重要创新。本研究显示,密室逃脱游戏的核心教学价值在于为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中的挑战。在游戏过程中,紧张、兴奋和成就感等情绪体验深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实现了认知构建与肌肉记忆的协同强化。此外,该模式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有效推动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活动结束后,由引导者主持的小组复盘环节,通过集中讨论游戏过程与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并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受本研究启发,密室逃脱情境教学法可系统推广至其他具有“高风险性、强流程性、需团队协作”特点的专科技能教学领域,例如无菌技术、急救流程等。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差异化设计:对于低年资护士(包括新入职护士、护生和规培护士),可侧重通过该模式提升基础操作的熟练度与基本情境应对能力;而对于高年资或专科护士,则可设计更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例如模拟紧急状况或复杂团队协调任务,以强化其综合应变与协作能力。为确保该教学模式有效落地,需由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精准的教学策划与组织实施,同时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与体系支持。此外,还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涵盖技能掌握程度、参与积极性、软技能表现及反思深度等方面,并定期收集参与反馈,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流程的持续优化。总之,以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情境教学法为护理教育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未来,如何实现游戏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将是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培训质量的关键方向。
本研究在单中心开展,研究结果推广性有限,建议未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更严谨地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教学效果及其成本效益。
推荐人
陈林,硕士,护师
病区五,第37护理单元
审核人:唐梦琳、包芸,陈忠兰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作者
:陈林
发布时间
:2025-09-03
0次
密室逃脱游戏法对护生肠外用药学习的影响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ovided with the escape room game on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of 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文章讯息:
研究背景
在护理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并促进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近年来兴起的密室逃脱游戏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途径,用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该游戏通常由2-10人组成团队进行真人协作,参与者通过积极交流、讨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共同完成特定目标和任务。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及决策能力。
密室逃脱游戏可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并在复杂技能培训中展现出显著的学习支持效果。药物管理学是护理基础课程第一学年的必修科目,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中,肠外给药法(包括药物配制、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等)作为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属于侵入性操作,并发症风险较高,该操作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在药物管理学教学中,可采用密室逃脱游戏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实践中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同时培养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错误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护生肠外给药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021-2022学年土耳其某大学护理基础II课程的72名一年级本科生参与本研究。考虑到既往无相关研究做参考,样本量基于项目组建议设定,设置最小样本量为68人(每组34人)。纳入标准:首次选修该课程且自愿参与的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未参与理论课、演示、小组研究、两次技能评估,或未提交数据收集表者。最终72名符合标准的护生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
2.2 数据收集和工具
1) 描述性特征问卷(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DCQ):包括4个关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问题,例如年龄和性别。
2) 肠外给药知识测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Test,PDAIT):2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内容涉及药物制备(3个问题)、皮下注射给药(5个问题)、皮内注射给药(3个问题)、肌肉注射给药(5个问题)和静脉注射药物(4个问题)。
3) 肠外给药技能清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Sub-Checklists,PDASC):使用Baykara 等人制作的“注射药物管理子清单”,由五个独立的子检查表组成(安瓿瓶抽药、皮下注射给药、皮内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和静脉内推注给药检查表)。
4) 游戏评估表(Game Evaluation Form,GEF):评估游戏体验,共18项,其中4项是关于游戏的负面陈述,14项为正面陈述,采用5级评分,5分最高分,1分最低分。
2.3 密室逃脱的场所准备
研究人员将护理技能实验室改造成密室逃脱室,创建了四个病房场景以完成四种活动。研究人员提供了上锁的盒子、数字密码锁、秒表、白板、哨子、拼图等材料,以及注射器和安瓿等医疗用品,用于游戏(见图 1)。每个病房都放置了病床、人体模型、手臂/臀部模型、床头柜、护士档案以及研究人员开发的相关活动说明。
图1 密码箱、密码锁、白板、线索卡、剧本
2.4 干预相关准备
该研究于2022年5月25日至6月13日进行。研究人员使用描述、问答和讨论方法进行肠外药物管理的理论授课,然后在护理技能实验室进行了演示。接着,学生以15-20人的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人员对完成上述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前测(DCQ,PDAIT)。随后,除研究人员外,由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职员工根据PDASC,通过OSCE评估学生的初始技能。接着,干预组以四人一组的形式玩一次密室逃脱游戏。在比赛过程中,各组争夺第一名,各组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在此期间,允许对照组在技能实验室的模型上自由地进行肠外药物应用。对照组学生在一个小时的自由学习中,根据操作步骤自行执行申请。
干预后一周,对两组学生进行PDAIT。第二天,设立3个标准化考核站点,根据PDASC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最终技能。标准化站点考核内容包括(1)安瓿瓶药物配制;(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3)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站点由护理专家现场监考,期间不提供任何反馈,学生考核完成后填写PDASC。
2.5 密室逃脱游戏过程
一名研究人员担任主持人。每个小组选择组长一名,确定小组成员的优势并根据成员的个人优势分配四个患者场景,在他们无法回答问题时出一个“线索卡”,并给组长一个秒表。虽然每个组都有权获得一个提示,但对于每个后续的提示请求,游戏完成时间都会增加1分钟。此外,每个小组成员都会获得一张“红牌”,若要离开游戏,卡片主人须将其任务委派给组中的其他人。密室逃脱中每组的总游戏时间为60分钟(游戏流程见图2)。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游戏的组获胜并获得第一名。
图2 密室逃脱游戏流程图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2.7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数字、百分比、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两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时间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对成为一名护理学生的满意度以及以前是否参加密室逃脱游戏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1。
表1 学生一般资料
3.2 肠外给药知识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知识平均分之间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干预组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对照组在安瓿抽药测试和总测试中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p<0.001),干预组的最终知识评分在统计学上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及技能得分比较
3.3 肠外给药技能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技能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在对照组中,安瓿抽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推注给药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最终技能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3.4 游戏评价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GEF中最积极的项目如下:“玩这个游戏很有趣”,“游戏激励我学习”,“游戏提高了我在主题上的技能”(见表 3)。
表3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评分分数
结论
与护生按照技能操作步骤自行练习相比,密室逃脱游戏法可提高护生肠外给药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学习环境多样化。建议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护理技能的培养。
提升基本护理技能培训的参与度与效果,是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关键挑战。本研究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肠外给药法教学为例,证实采用密室逃脱游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该游戏不仅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更是对传统技能培训模式的重要创新。本研究显示,密室逃脱游戏的核心教学价值在于为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中的挑战。在游戏过程中,紧张、兴奋和成就感等情绪体验深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实现了认知构建与肌肉记忆的协同强化。此外,该模式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有效推动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活动结束后,由引导者主持的小组复盘环节,通过集中讨论游戏过程与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并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受本研究启发,密室逃脱情境教学法可系统推广至其他具有“高风险性、强流程性、需团队协作”特点的专科技能教学领域,例如无菌技术、急救流程等。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差异化设计:对于低年资护士(包括新入职护士、护生和规培护士),可侧重通过该模式提升基础操作的熟练度与基本情境应对能力;而对于高年资或专科护士,则可设计更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例如模拟紧急状况或复杂团队协调任务,以强化其综合应变与协作能力。为确保该教学模式有效落地,需由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精准的教学策划与组织实施,同时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与体系支持。此外,还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涵盖技能掌握程度、参与积极性、软技能表现及反思深度等方面,并定期收集参与反馈,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流程的持续优化。总之,以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情境教学法为护理教育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未来,如何实现游戏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将是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培训质量的关键方向。
本研究在单中心开展,研究结果推广性有限,建议未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更严谨地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教学效果及其成本效益。
推荐人
陈林,硕士,护师
病区五,第37护理单元
审核人:唐梦琳、包芸,陈忠兰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作者
:陈林
发布时间
:2025-09-03
0次
密室逃脱游戏法对护生肠外用药学习的影响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ovided with the escape room game on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of 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文章讯息:
研究背景
在护理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并促进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近年来兴起的密室逃脱游戏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途径,用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该游戏通常由2-10人组成团队进行真人协作,参与者通过积极交流、讨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共同完成特定目标和任务。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及决策能力。
密室逃脱游戏可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并在复杂技能培训中展现出显著的学习支持效果。药物管理学是护理基础课程第一学年的必修科目,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中,肠外给药法(包括药物配制、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等)作为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属于侵入性操作,并发症风险较高,该操作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在药物管理学教学中,可采用密室逃脱游戏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实践中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同时培养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错误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护生肠外给药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021-2022学年土耳其某大学护理基础II课程的72名一年级本科生参与本研究。考虑到既往无相关研究做参考,样本量基于项目组建议设定,设置最小样本量为68人(每组34人)。纳入标准:首次选修该课程且自愿参与的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未参与理论课、演示、小组研究、两次技能评估,或未提交数据收集表者。最终72名符合标准的护生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
2.2 数据收集和工具
1) 描述性特征问卷(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DCQ):包括4个关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问题,例如年龄和性别。
2) 肠外给药知识测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Test,PDAIT):2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内容涉及药物制备(3个问题)、皮下注射给药(5个问题)、皮内注射给药(3个问题)、肌肉注射给药(5个问题)和静脉注射药物(4个问题)。
3) 肠外给药技能清单(Par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Sub-Checklists,PDASC):使用Baykara 等人制作的“注射药物管理子清单”,由五个独立的子检查表组成(安瓿瓶抽药、皮下注射给药、皮内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和静脉内推注给药检查表)。
4) 游戏评估表(Game Evaluation Form,GEF):评估游戏体验,共18项,其中4项是关于游戏的负面陈述,14项为正面陈述,采用5级评分,5分最高分,1分最低分。
2.3 密室逃脱的场所准备
研究人员将护理技能实验室改造成密室逃脱室,创建了四个病房场景以完成四种活动。研究人员提供了上锁的盒子、数字密码锁、秒表、白板、哨子、拼图等材料,以及注射器和安瓿等医疗用品,用于游戏(见图 1)。每个病房都放置了病床、人体模型、手臂/臀部模型、床头柜、护士档案以及研究人员开发的相关活动说明。
图1 密码箱、密码锁、白板、线索卡、剧本
2.4 干预相关准备
该研究于2022年5月25日至6月13日进行。研究人员使用描述、问答和讨论方法进行肠外药物管理的理论授课,然后在护理技能实验室进行了演示。接着,学生以15-20人的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人员对完成上述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前测(DCQ,PDAIT)。随后,除研究人员外,由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职员工根据PDASC,通过OSCE评估学生的初始技能。接着,干预组以四人一组的形式玩一次密室逃脱游戏。在比赛过程中,各组争夺第一名,各组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在此期间,允许对照组在技能实验室的模型上自由地进行肠外药物应用。对照组学生在一个小时的自由学习中,根据操作步骤自行执行申请。
干预后一周,对两组学生进行PDAIT。第二天,设立3个标准化考核站点,根据PDASC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最终技能。标准化站点考核内容包括(1)安瓿瓶药物配制;(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3)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站点由护理专家现场监考,期间不提供任何反馈,学生考核完成后填写PDASC。
2.5 密室逃脱游戏过程
一名研究人员担任主持人。每个小组选择组长一名,确定小组成员的优势并根据成员的个人优势分配四个患者场景,在他们无法回答问题时出一个“线索卡”,并给组长一个秒表。虽然每个组都有权获得一个提示,但对于每个后续的提示请求,游戏完成时间都会增加1分钟。此外,每个小组成员都会获得一张“红牌”,若要离开游戏,卡片主人须将其任务委派给组中的其他人。密室逃脱中每组的总游戏时间为60分钟(游戏流程见图2)。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游戏的组获胜并获得第一名。
图2 密室逃脱游戏流程图
2.6 研究伦理
研究已获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2.7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数字、百分比、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两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时间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对成为一名护理学生的满意度以及以前是否参加密室逃脱游戏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1。
表1 学生一般资料
3.2 肠外给药知识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知识平均分之间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干预组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对照组在安瓿抽药测试和总测试中的最终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初始知识分数(p<0.001),干预组的最终知识评分在统计学上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及技能得分比较
3.3 肠外给药技能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初始技能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在对照组中,安瓿抽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推注给药的最终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始技能得分(p<0.001)。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最终技能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3.4 游戏评价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GEF中最积极的项目如下:“玩这个游戏很有趣”,“游戏激励我学习”,“游戏提高了我在主题上的技能”(见表 3)。
表3 干预组学生对密室逃脱游戏评分分数
结论
与护生按照技能操作步骤自行练习相比,密室逃脱游戏法可提高护生肠外给药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学习环境多样化。建议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护理技能的培养。
提升基本护理技能培训的参与度与效果,是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关键挑战。本研究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肠外给药法教学为例,证实采用密室逃脱游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该游戏不仅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更是对传统技能培训模式的重要创新。本研究显示,密室逃脱游戏的核心教学价值在于为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中的挑战。在游戏过程中,紧张、兴奋和成就感等情绪体验深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实现了认知构建与肌肉记忆的协同强化。此外,该模式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有效推动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活动结束后,由引导者主持的小组复盘环节,通过集中讨论游戏过程与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并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受本研究启发,密室逃脱情境教学法可系统推广至其他具有“高风险性、强流程性、需团队协作”特点的专科技能教学领域,例如无菌技术、急救流程等。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差异化设计:对于低年资护士(包括新入职护士、护生和规培护士),可侧重通过该模式提升基础操作的熟练度与基本情境应对能力;而对于高年资或专科护士,则可设计更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例如模拟紧急状况或复杂团队协调任务,以强化其综合应变与协作能力。为确保该教学模式有效落地,需由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精准的教学策划与组织实施,同时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与体系支持。此外,还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涵盖技能掌握程度、参与积极性、软技能表现及反思深度等方面,并定期收集参与反馈,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流程的持续优化。总之,以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情境教学法为护理教育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未来,如何实现游戏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将是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培训质量的关键方向。
本研究在单中心开展,研究结果推广性有限,建议未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更严谨地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教学效果及其成本效益。
推荐人
陈林,硕士,护师
病区五,第37护理单元
审核人:唐梦琳、包芸,陈忠兰
探索教学真谛·展现教学魅力
受医院“大刊论文解读”启发,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特开设“教学论文荐读”专栏,拟邀请优秀师资骨干,精选在国内外发表的优秀教学论文,对论文的背景、方法、成果进行介绍,分享阅读心得,搭建全院临床护理师资读教学论文、品教学论文、用教学论文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通过专栏,帮助临床护理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后期,我们还将搭建院内临床教学创新分享平台,促进院内护理临床教学交流。
我们每迈出的每一步革新,都希望与您一路并肩同行。
护理部毕业后教育科
2020年3月19日
● 版权声明 ●
● 本文内容最终解释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护理教学论文荐读>封面版权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转载。
● 华西护理毕业后教育信息门户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