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院肝脏外科病房上演了感人一幕:一位曾因巨大肝血管瘤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门的患者,在王文涛教授团队成功手术后,为表达感激之情寄来30箱石榴。而医护人员则自发捐款2188元,汇入患者医疗账户,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医患情深故事。 一、巨大肿瘤求医无门,华西团队勇担重任 在医学的疆域里,总有一些病例,因其超乎寻常的复杂与高风险,成为横亘在生命前方的险峻关隘。患者杨先生(化名)的求医之路,便是如此。长达十二年与肝血管瘤的共存,换来的却是肿瘤逐年增大至16.1×10.8cm的惊人尺寸,并侵犯三个肝门,与肝内重要血管分界不清,部分瘤体甚至沿下腔静脉“爬”入了右心房。 这枚深植于身体深处的“不定时炸弹”,因其巨大的体积和复杂的位置,让手术切除变得异常艰难,对主刀医生而言无异于“蒙着眼睛在悬崖边开车”。雪上加霜的是,杨先生因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严重前屈(俗称“罗锅”),这使他无法像常人一样平躺,为本已困难的手术设置了难以逾越的体位障碍。正是这两大“拦路虎”——肿瘤巨大且侵犯关键结构与脊柱严重畸形导致的术中体位受限——让他辗转北京301医院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均被告知手术无法进行。 希望,最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点亮。2024年9月,杨先生抱着最后的希望入住我院。面对这块“硬骨头”,科室主任王文涛教授带领团队没有退缩。他们秉持着“医患同心,生命至上”的信念,毅然迎难而上。科室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术前讨论,精心设计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周密考虑了从特殊体位摆放、术中视野暴露到应对各种可能大出血风险的完备预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2024年9月12日,这场承载着生命重托的手术如期进行。在科室医护团队的精密配合下,王文涛教授主刀,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成功拆除了这枚复杂的“炸弹”,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二、术后出现并发症,团队积极应对化险为夷 术后,杨先生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等。医疗团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每日由王文涛教授带队查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尿激酶溶栓抗凝、护胃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疗。 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杨先生病情逐步好转。复查显示门静脉血栓较前好转,各项异常指标也逐渐恢复,最终转危为安。 三、30箱石榴传递谢意,2188元捐款彰显仁心 术后,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杨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康复。这份重生之恩,让患者及家属感激不尽。为表达谢意,他们执意将家乡自种的30箱石榴送到科室。这份质朴而真挚的心意温暖了所有医护人员,但恪守“九不准”原则的肝脏外科团队,在无法拒收的情况下,最终决定由科室集体按市场价格众筹2188元买下了这些石榴,并将这笔钱悄悄存入了杨先生的住院账户,作为他的医疗费用。 四、医患关系新篇章,仁心仁术暖人心 这段感人的医患故事,展现了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团队面对疑难重症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王文涛教授表示:“作为医务人员,看到患者康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我们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一箱石榴,是一份朴素而深厚的情谊;一笔捐款,是一份超越职责的牵挂与担当。这段佳话,源于生命相托的信任,成于不负所托的仁术,最终升华为医患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它不仅是华西仁心仁术的缩影,更为我们这个时代何以为医、何以相处,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范例。
